007版 综合

榆林市气象局:预警引领聚合力 部门联动护平安

榆林日报 | 2025年08月01日

  7月26日,榆林市气象局带班领导和业务骨干通宵值守,实时跟踪雷达回波,研判分析降水云团移动路径。

  

  7月24日至26日,陕西省榆林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强降水。据统计,本次降水过程,全市范围内共有328个监测站出现降水,8站累计降水超过200毫米,100站累计降水超过100毫米,203站累计降水超过50毫米,其中定边县新安边站267.3毫米,突破该县历史极值107.4毫米,同时刷新全市今年单点降水纪录。降水来临前,市气象局迅速行动、周密部署,通过启动应急响应、强化监测预警、开展部门联动等举措,全力做好气象保障服务,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全市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迅速响应,领导靠前指挥。面对严峻的天气形势,市气象局于7月23日提前发布重要天气预告,并组织召开“7月24日至26日大到暴雨天气过程”新闻发布会,建议有关部门加强防范。 7月25日3时20分启动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强对流)二级应急响应,增加2名局领导带班,值班主任、各职能科室和业务单位科长及业务骨干24小时应急值班。市气象台内,局领导与业务骨干通宵值守,实时跟踪雷达回波,研判分析降水云团移动路径,结合降水实况动态调整发布预警级别,滚动更新预报结论,确保“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

  精准预警,守护安全防线。在市气象局会商室,首席预报员刘慧敏紧盯雷达回波图,实时追踪移入榆林的强对流云系。“这片云系发展速度超出预期,水汽输送异常充沛,必须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她的话音刚落,窗外的天空就被迅速集结的乌云笼罩,随着电闪雷鸣、狂风怒吼,暴雨如约而至。 7月24日8时至27日8时,全市气象部门共发布各类气象灾害预警信息145条,包括暴雨红色预警15条;开展“叫应”各级领导和责任人4139人次,确保“预警不漏一人”。

  部门联动,强化靶向服务。为提升灾害防御协同能力,市气象局积极构建纵向逐级提醒、横向部门联动的“叫应”机制,深度融入全市防灾减灾调度体系。通过“一键式”发布平台,实现预警信息多渠道、快速、精准传播,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各级责任人和重点行业部门,并利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多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公众持续发布相关信息,解读天气趋势和防御要点,引导公众科学应对强降水天气,服务信息覆盖两千余万人次。同时,市气象局与市委、市政府、市级气象防灾减灾指挥部等成员单位积极对接,局领导及业务单位负责人24小时在应急管理局应急值守,实时开展会商研判,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联合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交通、文旅等部门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城市内涝气象风险提示》《交通气象风险提示》《旅游气象风险提示》11期,为行业防灾提供坚实保障,形成防灾减灾合力。

  协同作战,织密安全网络。依据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迅速带队,到隐患点开展现场勘察;水务部门加强河道巡查和水库调度;应急管理部门提前开展群众转移工作。气象预警与应急响应的有效衔接,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截至目前,全市危险区域人员“零伤亡”。

  在此次服务过程中,榆林市气象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认真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全市安全度汛提供了坚实保障。下一步,榆林市气象局将继续加强汛期监测预警服务,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文/张绪 张高宇 王旭

  图/冯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