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成立于2009年9月的陕西神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木农商银行”),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神木县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通过全员的团结拼搏和大胆创新,经营绩效逐年提升,资产规模大幅增长,经营网点遍布城乡,员工人均创利等多项指标名列西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前茅。特别是自去年后半年以来,该行认真分析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适时调整发展方式和经营策略,发挥优势,攻坚克难,稳渡难关,实现了各项业务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神木县作为全省金融改革试点,如何推进全市的金融改革,解决企业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神木农商银行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在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中学习借鉴。
抓机遇谋发展,经济实力稳增长——陕西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同级机构资产总量第一,神木县内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第一的基础稳固。
陕西神木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木农商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原陕西神木农村合作银行改制,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发起的区域性股份制金融机构。下设14个职能部门、11个支行、25个分理处,是辖区内唯一营业网点遍布城乡的金融机构。
该行坚持为农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宗旨,历年来为神府煤田的大开发和神木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2009年以来,该行抢抓西部大开发和神木县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扬“以人为本、艰苦创业、争创一流”的精神,以支持“三农”为己任,以业务经营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济效益成倍增长,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各项业务呈现快速发展,在短短几年内创造出骄人业绩,成为辖区金融行业的一面旗帜,得到了省、市、县政府部门及上级管理部门的肯定。连续多年被省联社评为“标兵单位”,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村商业银行”,2012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截至2013年6月末,全行各项存款余额257.3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37.7%,存款较创立时增加100.7亿元,增幅155.5%;各项贷款余额154.7亿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43%,创立至今累计发放贷款459.7亿元,积极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总额达324.7亿元,实现财务总收入120485万元,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继续名列神木县域金融机构之首,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连续三年名列全省农村合作金融系统第一。
抓管理建制度,速度效益猛增长——2010年至2012年存贷业务增速平均达到18%,三年实现账面利润26.7亿元,累计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99253万元,贷款拨备覆盖率2529.09%,创造了陕北金融业发展史上的神话。
神木农商银行自成立以来,连年实现速度、效益双跨越,其成功的秘诀有哪些?该行董事长余清才深有感触地说,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金融市场中引领发展,除了找准定位、做好战略规划、明确目标外,还要抓好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从严管理,狠抓落实,使每名员工都具备清晰的制度意识、责任意识、文明服务意识,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该行2009年改制以来,以“创建独具特色的现代农商银行”为愿景,以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股东大会确定的《三年经营发展规划》为目标,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按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严格按照法人治理规范召开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各项决议执行情况良好。同时,充分发挥董监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的专业职能作用,做好董监事决策的参谋助手。坚持按照监管要求,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积极保护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四位一体”的法人治理架构及运作机制逐步完善,有效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强化了监督、制衡和激励的有效性,营造了公司治理各方各负其责、民主决策、协作共事、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按照优胜劣汰的用人原则,推行中层干部的“双聘”制度,实现了中层干部有效精简瘦身,建立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中层干部队伍。推行科学劳动用工,三年来共招收200余名高素质员工,全行本科学历以上员工占比由创立时的30.8%提高至目前的58.7%,员工素质显著提高。科学推进了市场细分项目及组织管控优化项目,全面梳理了“三会一层”、职能部门职责及考核的多项办法,职能部门的角色定位逐步从“经营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扎实推进了流程银行建设;全面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建立起了“等级管理、综合考核、奖惩激励、按绩取酬、动态调整”的薪酬考核管理体系,使公司治理机制初步达到了形神互似。
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和稽核审计制度。坚持会计委派制,加强对委派会计的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了会计监督作用;扎实开展会计基础管理达标升级活动,通过每月一次的会计培训会,规范了会计操作流程;通过严格执行财务公开制度达到节约、减支,运用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进一步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规范了全行的财务费用支出。狠抓稽核审计制度的落实,坚持从严从重处罚的原则,累计开展序时稽核11次、专项稽核44次、离任审计稽核49人次,下发稽核事实确认书与整改通知书506份,提出整改意见544条,签订各类责任书2525份,建立“九种人”排查档案936人次,经济处罚787人次,共计112.56万元。同时,采用“神秘人”“飞虎队”的方式进行突击检查,认真开展岗位轮换、干部交流、亲属回避、强制休假等进行风险排查。每年开展一次全员警示教育,要求每位员工工作程序都做到依法合规。
今年以来,该行按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了“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具体可操控化”的工作机制,通过召开“晨会”“夕会”“三欣会”“四新会”“感恩会”以及落实考核全员行动日志,进一步将每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成具体的项目,实行定量、定性、定岗、定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衔接紧密、环环紧扣、责任清晰的执行链条,以目标倒逼进度,以时间倒逼程序,确保各项工作按照时间节点高效推进,干部员工的执行力进一步提升。
敢竞争多创新,市场份额稳步增——截至今年6月底,各项存款余额257.3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比例的39.74%,占全县各银行机构比例的37.72%,各项贷款余额154.70亿元,市场份额占全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比例的34.66%,占全县各银行机构比例的42.96%。
2010年以来,随着神木经济的快速发展,神木县金融市场非常活跃并且竞争激烈,目前已有16家全国知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在神木设立支行或办事机构,经政府批准成立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担保公司(包括典当行)就有二三十家,民营企业和个人开办的地下钱庄也数量众多。由于个人钱庄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把存款利息抬高到月息20‰以上,很多民间资金流向个人钱庄,有的流向月息高达30‰—50‰的鄂尔多斯的个人钱庄。这些民间借贷组织成了各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对手,更是神木农商银行最强硬、最危险的对手。该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金融管理的有关法律和规定,每放一笔贷款都进行充分的贷前调查,并且将相关要求写进贷款合同,确保不流向民间借贷机构。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局面,该行的领导班子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团结一致,敢想敢干,勇敢参与竞争,大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实力,创造了不菲的业绩。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力,只有在竞争中不断改革创新、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才是最优秀的企业。神木农商银行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业绩的呢?
一是狠抓资金组织工作,实现存款业务稳中有增。面对经济增长下行期间的利率市场化、民间融资异化及神木县域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该行冷静分析形势,积极应对,先后提出并实施了资金组织的“五抓”制度,实行按日通报、五日分析、以旬过问、按月考核的工作机制,及时启动诫勉谈话、惩戒问责的工作措施,推行领导包行入驻制度,指导和帮助基层网点营造业务发展环境和提升基础管理水平;按照“竞争高端、定位中端、培育潜力”的客户营销策略,实施“金贷通”产品营销与客户经理市场营销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做好源头营销、顶层攻关,实现了存款结构和规模的有机统一。通过三年多来对存款来源结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的科学调整后,该行目前已经形成了均衡合理、稳健持续的“田”字优化型负债结构。
二是本着地方发展我发展、企业发展我增效的发展理念,全力支持地方经济,真心诚意服务实体经济,在信贷服务和金融产品上不断创新,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作用日益凸显。三年来,该行累计发放贷款459.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累放429.4亿元,占比93.2%,中小企业贷款累放34.31亿元,占比7.5%。在贷款发放上不搞嫌贫爱富,坚持服务宗旨向“三农”倾斜。放宽中南部农业区网点的存贷比至100%,累计向马镇、贺川等红枣加工区发放2950万元红枣加工贷款;全力推进尔林兔“15555”农户信用工程模式,在全县4个乡镇38个村子的农户评级建档4469户,占应建档农户数量的93.9%,确保了涉农贷款的“两个不低于”。以实施“绿色信贷”为重点,按照“三优先”的原则,加大对低碳、低耗、低排、低污“四低”及非煤产业的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率达172%。同时,积极推进“民生金融”,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贷款、大学生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创业就业贷款1218户,总金额9932万元,民生金融发展迅速。
三是积极推广“金贷通”信贷新产品,三年累计办理该业务719笔,金额11.02亿元,累计向客户优惠利息3161万元,进一步拓展和维护了客户关系。累计发行富秦卡149451张、富秦家乐卡4285张,其中富秦贵宾卡1644张,用卡环境明显改善。扎实开展信贷管理达标升级活动,制订出台了《信贷基础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开展了一次全行信贷员信贷管理规范达标培训,切实加强贷款精细化管理。经过三年来的信贷调整,全行已建立起用途多样、服务多边、管理多法、紧贴实体与支付严谨的“米”字型信贷管理结构。
四是根据市场发展变化,不断分析市场,细化市场。为准确把握本地金融市场需求,主动应对外部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2011年该行聘请咨询公司对公司经营业务展开专业咨询。咨询公司带领项目团队,向该行领导班子、各部门和城区网点负责人,开展了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中间业务、营业厅服务、VIP服务、民间借贷的六大专题分析报告。该行客户市场细分及潜力分析项目,通过广泛发放大量的个人调研、小企业及微小企业问卷548份;对外部30家中型企业、5家大型企业、30位高端客户进行了深度访谈,为业务的更好开展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面对危机不畏惧,攻坚克难渡难关——截至6月底存贷款规模没有明显滑坡,不良贷款占比0.47%,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182618万元,贷款拨备率11.81%,资本充足率15.74%,核心资本充足率14.68%,各项指标仍高于监管标准,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持续增强。
去年后半年以来,原煤价格大幅度下降,且销路不畅,以煤为原料的产品价格下降、销售困难,紧接着神木民间借贷出现大面积崩盘,不少民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出现停产半停产状态,神木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突然放缓,使这个乘神木经济快速发展东风实现跨越发展的神木农商银行遇到了前所未有也难以预料的困难和危机,面对舆论旋涡,一度出现取款多、存款少、还贷难和员工惜贷的逆境。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保持存贷款规模基本稳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滑坡,努力做到稳中有升,是摆在该行领导和全体员工面前的一大难题。
出现今年这样的形势,该行以前也有过预测和准备,但没想到有这么严重,开始也有点茫然和紧张,后来,全行上下经过了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国内外、县内外经济形势,分析本行面临的危机表现在哪些方面、化危为机的优势有哪些,应对危机的措施和办法也就有了。因此该行提出了今年的奋斗目标是:统一思想、振奋精神、转型发展、稳中求进。
今年以来,该行面对各种困难和危机,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勇于攻坚克难,化危为机,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把握“一条主线”(把握定位方向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实现三个立足。即:一是立足服务“三农”调整投向。该行进一步明确不偏离支农的方向,不偏离“四个面向”市场的定位,紧密结合神木县产业结构特征,坚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原则,压缩和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和淘汰产业,持续加大对“三农”、企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业、商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优化信贷投向结构。二是立足均衡调整期限。坚持“均衡发展、鼓励转型、对接民需、推进升级”的原则,按照“支农支小、大小结合、中短期为主、长期为辅、审慎管理”的原则,根据客户贷款用途、贷款周期等需求,科学测算确定贷款期限,缓释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三是立出切实可行的清理方案,指定专人负责清收。同时,加强到逾期贷款监测,确保贷款按期收回,使不良贷款比率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
大打市场营销攻坚战。充分发挥网点多的优势,发展优质客户,发挥效率优势,提高服务质量,推行阳光信贷,充分发挥短、频、快的效率优势。用新型业务带动传统业务,加大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业务的全方位营销,带动传统业务发展。通过上述措施使定期存款占比快速上升,流动性风险降低。大打能力素质提升攻坚战。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途径培训员工,先后开展了以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服务技能为重点的柜员培训3期、283人次;针对111名客户经理开展了以营销理念为重点的培训;针对中层管理人员开展了教导模式、每天效率管理等思想与执行力方面的培训5期、439人次;针对反假币、反洗钱及农信银行业务操作规范举办的培训2期、506人次;针对网上银行、POS收单业务、公务卡、金融IC卡等新业务的培训4期、217人次。
以实现“惠农兴行”为依托,大力创新信贷产品。在部分银行惜贷的情况下,该行组织专人通过走访政府部门、院校、医院以及重点企业等行业,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推出面向行政事业单位人员、院校教师、医护人员、优质企业管理人员的“轻松贷款、幸福生活”系列消费信贷产品(公仆贷、园丁贷、医护贷、金领贷)。同时,作为新型银行服务方式的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截至6月末,全行累计安装POS机790台,较年初增加170台;累计安装ATM机及存取款一体机65台,较年初增加14台;累计发行富秦卡184041张,较年初增加34590张;其中发行钻石卡1586张,发行金卡536张;发行金融IC卡365张;拓展手机银行3572户,个人网上银行3637户,企业网上银行31户。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危济困——前三年累计上缴各项利税8.82亿元,各种捐款近6000万元。
该行在改革发展中既重视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在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关注民生,服务全县人民,简化贷款程序和贷款手续,发放创业贷款,支持全民创业。从2005年到2013年共计资助贫困学生181名,累计资助金额达296.98万余元。向神木县各乡镇贫困户进行救济慰问,累计捐赠救济款160万余元。向地震灾区、新疆雪灾灾区及陕南、延安等洪灾地区开展灾后救助工作,累计捐赠救灾救济款300余万元。承诺五年内向神木县民生慈善基金捐赠5000万元,职工捐赠40万元。三年累计上缴各项利税8.82亿元。通过大力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了工作机会,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倡导员工积极参与慈善事业,不定期组织员工走进社区,开展一系列爱心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加快“绿色信贷体系”建设,加大对低碳环保、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这几年神木农商银行始终坚持“诚信合规、审慎高效”的路子,前几年年均净利润都在10亿元以上,今年上半年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仍然实现净利润6亿多元。该行的盈利对股东的股金分红每年都控制在30%以内,大部分用于企业的发展和积累,即使有些贷款难以收回,也不会影响储户的利益。最近,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把神木县作为金融改革试验区,该行领导班子已经开始行动,决心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更新观念,强化管理,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加大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2010—2012年涉农贷款余额 单位:人民币亿元
2010—2012年中小企业贷款余额 单位:人民币亿元
“金贷通”笔数
“金贷通”向客户优惠利息 单位:人民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