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法治

靖边

基层治理有“精度”更有“温度”

榆林日报 | 2025年10月25日

  近年来,靖边公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为民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让基层治理既有“精度”,更有“温度”。

  民意记在“清单上”

  信息采集大会战期间,靖边县公安局民辅警走遍全县205个社区(村组),蹲在田间与农民拉家常,坐在炕头听老人诉难题,精准梳理出劳资债务、家庭邻里、土地边界等高发矛盾类型的调解方向。他们还带着民情日记本走村入户,捕捉“张家婆媳拌嘴”“李家地界纠纷”等苗头性线索,做到矛盾隐患早发现、早介入。针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和网络热点话题,落实“巡查—核查—处置”闭环机制,确保群众呼声“事事有回音”。

  实事办到“心坎上”

  群众的需求往往具体而细微,可能是外省游客不慎丢失的手提包,可能是行动不便老人的一张过期身份证,也可能是楼上楼下噪音扰民的困扰。辅警魏宗涛在走访中,了解到辖区老人出行不便、办理身份证困难的情况后,便上门办证;看到站在护栏外侧欲轻生的男子,民警郝应涛将其紧紧抱住,并耐心地倾听他诉说;居民贺女士深陷“网上刷单”诈骗陷阱,民警及时拦截,为其挽回经济损失10万余元。

  警民“同心圆”越画越大

  “遇到可疑人员要记清体貌特征,防范电诈要牢记‘三不一多’……”在西郊派出所会议室,民警正在为网格员开展业务培训。今年以来,这样的培训,靖边公安已开展16场次,让警务力量与社区(村)干部攥指成拳。

  靖边公安将警务阵地向网格末梢延伸,社区(村)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组成“调解队”,邻里间的小摩擦由他们上门劝解;社区(村)的居民代表参与“警民议事会”,小区车辆乱停乱放、噪音问题整治方案由大家共同讨论决定,既减少了矛盾,也让治理充满了人情味。

  围绕医院、学校、车站等重点部位和广场、夜市等人员密集区,靖边公安联动义警巡逻队、志愿服务队织就“无缝隙巡逻网”。夏季行动以来,600余人次警力、200余车次警车穿梭城乡,盘查可疑人员6342人、车辆2521辆,快速处置55起应急警情,用“见警率”提升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