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聚焦定边

定边县构建起荞麦种植、加工、文旅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

黄土生金链 荞香飘四方

榆林日报 | 2025年10月15日

  喜获丰收

  

  查看长势 

  

  加工荞麦挂面

  

  游人打卡拍照

  

  机械化收割

  

  白于山区荞麦花海

  

  在北纬37°的黄土高原上,定边凭借昼夜温差大、日照充沛、土壤富钾的独特自然禀赋,成为红花荞麦的理想产地。从跻身省级优质荞麦基地,到斩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再到构建起“种植+加工+文旅”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定边荞麦不仅完成了从传统农耕向现代产业的华丽转身,更在黄土高原上书写着“小杂粮”撬动“大产业”的精彩篇章。

  1 厚土生金 荞香绵延

  金秋时节,红柳沟镇板窑村的田野里,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农户赵兴仁站在地头,望着正在收获的300亩荞麦,脸上满是笑意。这份喜悦的背后,是四代人的农耕传承。“我爷爷的爷爷就守着这片地种荞麦,到我这一辈,路修宽了、技术更新了,但红花荞麦这个老品种,我们一直没丢。”赵兴仁指着远处作业的收割机感慨,如今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效率比过去手工劳作提升十倍不止,再加上订单农业的保障,种植风险也大大降 低。

  赵兴仁的经历,正是定边荞麦千年种植史与现代农业发展碰撞的一个缩影。在这片被誉为“荞麦黄金生长带”的土地上,红花荞麦已扎根千年,独特的地理环境为其生长提供了“天然优势”:深厚的黄土层富含钾元素,能为荞麦生长提供充足养分;昼夜温差高达15℃,利于营养物质积累;年均日照超2800小时,满足荞麦光合作用的需求,这些自然禀赋共同构筑了荞麦生长的理想环境。

  定边荞麦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1987年,定边被列为陕西省“优质荞麦商品生产基地县”,标志着当地荞麦种植从零散农户作业,正式迈向规模化、商品化发展;1996年,定边再获“全国优质荞麦生产基地县”称号,成为全国荞麦产业发展的重要标杆。

  进入新世纪,定边荞麦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2007年,第十届国际荞麦大会在定边成功举办,这片黄土地上的“黑色种子”首次登上世界舞台,吸引了全球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交流。这次国际盛会不仅提升了定边荞麦的国际知名度,也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1年,“定边红花荞麦”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为千年农耕传承注入了新时代的品牌内涵。

  如今,定边荞麦的种植规模与品质已形成硬实力。全县荞麦种植面积稳定在78万亩左右,总产量突破7万吨。经专业机构检测,定边红花荞麦的蛋白质含量较普通品种高出约12%,膳食纤维含量达到8.5%,黄酮类物质含量更是普通品种的1.5倍。这些独特的营养特质,让定边的荞麦在国内外市场上备受青睐。

  2 产业成链 势启新局

  近日,在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现代化车间,全自动荞麦加工线正平稳运转,一粒粒饱满的荞麦经过多道工序,化作细腻的荞麦粉,随后被加工成各类终端产品。“我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目前已在多个村庄推进合作,总面积达万余亩。”该公司总经理杜青波介绍,公司实行市场保护价上浮10%的收购政策,既稳定了农户种植收益,也从源头保障了原料的品质与可持续供应。

  作为定边荞麦产业的领军企业,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集种植、加工与贸易于一体,其发展路径正是定边荞麦产业升级的生动写照。“我们年加工能力在1.5万至2万吨之间,去年出口量达1.1万吨,营业额突破6000万元。”杜青波介绍,企业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广受认可,更远销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成为定边荞麦走向世界的重要推手。

  在定边,像这样的加工企业有15家,其中6家跻身省市级龙头企业行列,共同构建起全国规模领先的荞麦加工集群。目前,全县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三分之一;荞麦年出口量占据陕西省总量的85%以上,成为黄土高原农业国际化的重要窗口。

  在夯实荞麦米、荞麦面粉等基础产品的同时,定边不断拓展深加工版图。当地联合高校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荞麦酵素、荞麦蛋白粉等健康食品;引导企业推出100%纯荞麦挂面、荞麦锅巴等方便休闲产品;支持中小型企业依托传统工艺开发荞麦香醋,凭借独特风味成为远销全国的特色调味品……多元产品矩阵的形成,让荞麦的附加值大幅提升。

  标准引领始终是产业提质的关键支撑。 2015年,定边县联合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启动《荞麦粉》国家标准的研制工作。历经三年攻关,该标准于2018年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荞麦粉生产无统一标准的空白。 2022年以来,定边县通过龙头企业示范推广,将“定边标准”的技术规范辐射至全国各大荞麦主产区,带动整个西部荞麦产业迈向标准化、优质化发展新阶段。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支持荞麦精深加工环节,引导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持续开发高附加值新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品牌影响力。”定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学瑞说。

  3 融合发展 享誉四方

  金秋定边,漫山遍野的荞麦花竞相绽放,红色花海将黄土高原的山峁装扮得格外灵动。来自宁夏的游客李静带着家人漫步在“田园花海”景区,一边用手机记录美景,一边感慨:“以前总觉得黄土高原只有沟壑纵横的苍茫,没想到还有这么细腻壮美的花海!我们看荞麦花、尝荞麦面,这趟旅行不仅看了风景,更触摸到了这片土地的温度。”

  李静的体验,正是定边县近年来精心打造“荞麦+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自2017年起,“中国・定边红花荞麦节”连续举办七届,从最初单一的赏花活动,逐步升级为集观光体验、产品展销、文化传承、产业对话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据统计,“田园花海”文旅路线每年吸引游客约80万人次,游客在花间穿梭时,既能领略黄土高原与草原交汇的独特地貌,还能通过荞麦美食品鉴、农耕文化展示、民俗表演等活动,深度感受定边荞麦产业的活力与当地的人文底蕴。

  如今,荞麦节已成为定边乡村振兴进程中一张极具辨识度的文化名片。节庆期间,除了面向游客的互动体验活动,还同步举办荞麦产业商贸对接会,为企业、农户、采购商搭建起合作桥梁,进一步推动“农文旅商”的融合共生。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定边荞麦的国际市场也在持续拓展。除了长期合作的日本、韩国等传统市场,近年来逐步打开了东南亚、欧洲等新兴市场,成为讲好“定边故事”的又一张名片。

  “我们将持续加强‘定边荞麦’区域品牌建设,整合电商平台与文旅资源,让更多人了解定边荞麦的卓越品质,”王学瑞说,“下一步,定边将推动产业从‘深加工基地’向‘全国荞麦产业标杆’迈进,让这个小杂粮真正成为富民强县的大产业。”(本版照片均由叶子、屈艺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