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音乐爱好者,最喜欢陕北民歌。我爱听王向荣的《哪达达不如咱山沟沟好》、孙志宽的《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贺国丰的《一对对鸳鸯水上漂》、马子清的《三十里铺》……一首首民歌,在细细品味之后,每每感觉余音不绝,回味无穷。
听郭涛的《再也不唱想妹妹》,内心受到震撼,精神受到洗涤。冷静下来,我不由得思考:陕北民歌为何具有如此之魔力?为什么会让那么多人喜欢?它的艺术力量源自何处?
荣格认为,艺术是集体无意识的表现,是人类集体心灵深处的回声,是原始意象和原始幻觉的象征。当我们欣赏艺术时,就像回到了某种原型的情境。他说:“一旦原型的情境发生,我们会突然获得一种不寻常的轻松感,仿佛被一种强大的力量运载或超度,在这一瞬间,仿佛全人类的声音在我们心中回响。”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成“几”字形,一路向东,奔向大海,黄河守护着一片世界罕见的厚土,那就是黄土高原。中华先祖早就在此繁衍生息,北边有石峁遗址,南边有黄帝陵可作凭证。这片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福地、圣地,是中华民族根所在、魂所系。陕北民歌源自这片土地,歌咏了这里的山川地貌、自然风光、生活习俗。陕北民歌里的原型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积淀,听到陕北民歌,那黄河、沟沟岔岔、峁峁梁梁、山丹丹、谷子、高粱、毛驴、骡子等意象纷至沓来,听着陕北民歌的旋律,炎黄子孙自然会在心灵深处发出无意识的巨大回响,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以致迷狂、陶醉。
从艺术本身而言,陕北民歌在中国民歌乃至世界民歌中,风格独具。它曲调高亢明亮,凄婉动人。陕北民歌内涵丰富,但其最精华的部分当属情歌,它是在旷野和山顶上亮着嗓子唱出来的。面对天与地、山与野,歌手无所顾忌地挥洒激情,唱出心底的渴望和人性中最真实的本我。两性情感之美,十分美妙迷人。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富诗意的一种,是文学的重要母题之一。陕北民歌中的情歌,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追求、希冀,是陕北青年的“梦”。这类民歌唱出了爱情生活中的种种动人情境:一见倾心的欣喜、海誓山盟的誓约、灵肉交融的欢愉、刻骨铭心的相思、爱而不得的烦恼、飞蛾扑火的壮烈、生离死别的剧痛。那股原始、自然、本能的能量是巨大的,感天地泣鬼神,惊天动地。《圪梁梁》中唱道“对面山的圪梁梁上那是一个谁?那就是我那要命的二妹妹”,叙述了男女之间爱得死去活来的情感;“东山上的点灯,西山上的明。一马马的平川,瞭不见个人”,用含蓄的双关语抒写对情人的想象和渴求,以及见不到情人的惆怅,其实这种火辣辣的语言是最本真的。文字有了真情,简单的语言也能被真情的电光照亮。陕北民歌的歌词生动感人,抒情性极强。《兰花花》是极具代表性的叙事民歌,它叙述了陕北姑娘兰花花反抗封建婚姻的故事,曲调凄婉,歌词十分感人,运用比兴、夸张的手法,赞美兰花花的美貌盖世无双,给人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兰花花。陕北民歌中有大量方言,其中有大量叠词,这是儿语,很有一种亲和力、亲切感。
民歌是苦日子里开出的花。旧时陕北自然条件差,十年九旱,生存压力大,农民生活艰苦,经常有人“走西口”逃荒,他们自称受苦人。生活是艺术的土壤,艺术反映生活。由于生活贫困,往往有情人难成眷属。现实生活中上演的一出出爱情婚姻悲剧,自然会在民歌中有所表现,表达心声的陕北民歌因此带上悲怆的底色。《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唱道:“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就难……”这是比兴手法,隐含的意思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之路存在着一道又一道的障碍,而“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则暗示了悲剧的结局。凄苦的陕北民歌,撕心裂肺般地唱出,感天动地,呼天抢地,如泣如诉,催人泪下。从美学角度看,悲剧美高于喜剧美。悲剧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有种崇高感。身不苦,福禄不够,心不苦,智慧不开。悲剧并非悲哀,而是悲壮。悲壮才会给人灵魂的筋骨充电,使人有向前迈进的力量,启迪人们对复杂的人生进行深度思索,这种思索可以雕琢人平庸的心灵。陕北民歌强烈的情感表达是在安全的审美距离内的心理释放,对歌手和听众而言都是一种精神上的“净化”或“宣泄”。用拦羊嗓子回牛声宣泄苦难,在苍凉中迸发一股生命力量,这是一种不屈的、与命运抗争的姿态。民歌的悲剧感可以将痛苦转化为生命情感,激发起人们顽强的生命意志。
陕北民歌是一座储量极大的艺术宝库,它也是艺术家们汲取灵感的源泉,对它的开发利用总能给人带来收获。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延安文艺工作者惊喜地发现了陕北民间文艺宝藏——年画、窗花、剪纸、秧歌、说书、民歌……经过知识分子淘洗、打磨、点染,这些带着斑斑锈迹长期被埋没的“文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闪射出熠熠光彩。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陕北民歌《东方红》等像插上翅膀,乘着时代的东风从陕北一隅飞向全国、飞向世界。新时期以来,对陕北民歌的整理发掘,取得了喜人成绩。小说《人生》中陕北民歌的融入为作品增色不少。电视剧《血色浪漫》中陕北民歌的大量穿插,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陕北民歌成就了诗人李季、贺敬之、高敏夫,陕北民歌成就了歌唱家郭兰英、贠恩凤、冯健雪、贺玉堂、王二妮……这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惜、守护、创新、发展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