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紧的水龙头是时间的琥珀,循环的旧物是时光的馈赠,珍藏的粮食是岁月的诗行,如果说永恒这幅画卷有画笔,那一定是节约。
以俭为脉,赋能传承。回眸李商隐笔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千古感叹,商纣王的“酒池肉林”、秦始皇的“鼎铛玉石”、隋炀帝的“扬州琼花”历史反面教材,人们无限叹惋的同时对于铺张浪费的习俗抱以抵制态度。庆幸的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有清晰的认知。从孔子的“礼,与其奢也,宁俭”、司马光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合理取用之道、对食物心存尊重与敬畏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家规传,到如今叶嘉莹老人捐出退休金自己过节俭生活,都在告诉我们,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且深植于人心。我们应该更加坚信,节约的美学仍将继续被人们所信仰和践行。
物尽其用,心自丰盈。近期学习了《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后,我在想,无论是工作中涉及到的公务接待、会议活动,还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住、用、行,每一项资源在发挥其价值的同时,怎样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当大家做到拿奶茶杯当花瓶、随手关水、打小份菜等小事时,发现节约不等于吝啬,减少数量也不一定等同于降低质量,相反,物尽其用是最好的用心,不浪费是最简单直接的节约。节用度,长福泽,在我看来,节约的相关条例不是束缚,而是指引,“以小搏大”的奥妙是内心的另外一种富足。
点滴节约,成就美好明天。我们有幸生活在物资丰富的新时代,但仓廪充实不是挥霍浪费的理由。无意看到“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这句话,我才发现节约的诸多意义,节约不是对物欲的扼杀,真正落到实处的节约是对资源的珍爱、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对未来生活的负责,更是可持续、生生不息的生命流转。所以节约还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们懂得珍惜拥有,懂得在细水长流中品味生活的本真。而坚持节约就是在捍卫劳动果实、致敬劳动精神。你看,每一粒米都是写着光阴的诗在行走,每一张纸也都承载着森林的呼吸,而这些简单的节约日常,最终会生长出超越物质的精神光芒。
肩挑节约,手握星火。于个人,节约是一种生活智慧,于社会,节约是一场文明革命,更是安邦定国的法宝之一。只有节约蔚然成风,国家才会海晏河清,人民才能更好地安居乐业。这是时代的新风尚,让我们把节约的籽粒播撒在每个人心中,节约的传统美德才能在时代不断进步的浪潮中发扬好、传承好、运用好,从而更好地赋能可持续美好未来的开启。
桑田碧海须臾改,节约之风不可移。俭以养德承先训,惜物惜福泽后裔。莫道资源无穷尽,常思来处有艰辛。唯有持俭存远志,方得山河永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