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党建

数字化赋能榆林红色文化的赓续与传承

榆林日报 | 2025年09月18日

  榆林蕴含着丰富的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伴随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榆林可以将DeepSeek、AR、VR等技术运用到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过程中,以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传播资源整合重构与可视化呈现。

  ■打造“榆林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

  推进榆林红色文化资源全域化、全形态的数字整合,对各县区革命文物、革命遗址、红色文献、纪录片、声音等档案史料进行数据收集、挖掘、梳理与整合。

  整合红色文化传播内容。各县区对历史事件、英雄人物、革命精神等口述史料进行征集,建立起榆林市系统性红色文化知识体系,确保传播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使红色文化叙事更加连续、完整;按照分级、分类、分层原则,归纳总结榆林各类红色文化资源特性,分门别类建立起榆林市红色文化数字化档案信息,并按照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数字化分类与存储。

  整合红色场馆传播资源。整合红色场馆传播资源,借助数字化手段对榆林各地红色文化资源,如杨家沟革命旧址、神泉堡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郝家桥革命旧址等,进行系统化、规范化收集与整合,以数字化赋能榆林红色文化资源共享,与红色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数字化技术驱动文旅融合,从单一场景到全域联动的红色文化复合型旅游新生态。

  ■复原榆林红色文化重要历史场景

  顺应国家数字化发展趋势,广泛运用DeepSeek、VR、AR等前沿技术,为榆林红色文化传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

  一是以数字化赋能复原榆林红色故事。围绕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主题,通过将历史故事与现实技术相结合,复原榆林市红色文化记忆,利用DeepSeek等技术打造3D红色文物;二是依托榆林市红色文化场馆搭建红色文化情景化传播平台。构建榆林市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平台,将革命场景、革命人物和历史事件、红色故事等进行还原,以“数字化展览”、虚拟场景重构等技术手段,让受众亲身体验红色场景,重走红色之路,实现对榆林红色文化的记忆唤醒和价值认同。

  ■构建榆林红色文化育人新生态

  搭建榆林红色文化资源研学平台,以数字化赋能构建榆林红色文化育人新生态。

  一是以红色文化数字化理论研究为前提,组建榆林红色文化资源的智库型研究团队。全面采集榆林红色文化数字资源,以现有馆藏红色资料和地方志、文物古迹等有形红色资源,结合革命精神、红色故事等无形红色资源,分主题收录革命历史事件、革命历史人物等信息,建立榆林市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二是以数字化红色资源的共享为关键,建立榆林动态共享红色资源数据库。借助数字化、虚拟仿真技术等手段,整合榆林各地的“红色物质资源+红色数字资源”,提升榆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价值,促进榆林市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用发挥;三是以红色文化资源实践育人为载体,研发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红色故事案例集。重点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编写红色文化丛书、红色知识读本等方式,推出系列榆林市红色文化研究成果。

  ■提升榆林文物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如何提升榆林市文物工作人员数字素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榆林要坚定数字化发展理念,持续提升文物工作人员的数字素养。

  一是强化榆林文物工作人员的数字意识和责任意识。榆林文物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的发展大势和发展前沿,强化数字化思维,紧跟数字化转型步伐;二是提高榆林文物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实践应用。榆林市文物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常用技术,系统掌握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设备、软件、平台的操作技能,并能熟练开展红色文化资源旅游情况分析、动态监测等;三是提升榆林文物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榆林文物工作人员要根据个人发展需求主动开展数字化研究,积极参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线上线下研修活动,切实强化榆林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