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神木市始终将医疗与教育作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医疗服务模式等方面精准发力,通过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品质,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可持续、满意度不断攀升。
教育:优质发展育新人
在北京师范大学神木实验学校六年级七班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以生动形象的讲述引领同学们走进《花之歌》的世界。巧妙运用多媒体和拟人的手法,将课文内容呈现得惟妙惟肖,同学们全神贯注,课堂互动积极踊跃,轻松理解了课程内容。
“张老师上的《花之歌》这堂课特别好!她用多媒体结合拟人的手法来讲课,内容呈现得惟妙惟肖,特别有意思。我能轻松理解课程内容,感觉这种讲课方式非常适合我们六年级的学生,一点都不枯燥!”学生李妙童开心地说。
该校2019年由神木市政府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创办,2023年转为公办学校。学校延续北师大“仁爱、创新”核心价值,秉持“为人的成长创造合适的空间”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视学生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培养,每年举办读书节和引导体育锻炼,助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该校校长杜俊表示:“在学生培养方面,我们坚持‘让孩子站在舞台中央’的理念,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小学部为例,我们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特色课程,涵盖书法、绘画、歌舞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学—练—赛—展—演’的完整闭环。每年学校还会举办艺术节,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北京师范大学神木实验学校的发展是神木市教育事业进步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神木市累计投入教育经费96亿元,新建学校27所,改扩建学校16所,增加学位3.2万多个。同时还先后与北京师范大学、培文集团、西交康桥教育集团成功合作办学,实现了学前教育由小到大、义务教育由弱到强、高中教育稳中有进、职业教育全国领先、特殊教育从无到优的良好发展态势。
医疗:创新服务惠民生
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医疗服务也在不断升级。9月16日上午,神木市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团队的工作人员接到患者的护理下单后,来到患者家中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服务。工作人员细心地为老人检查、护理,老人的老伴看在眼里,赞不绝口。
患者家属李凤香感慨道:“过去老人行动不便,去医院护理太不方便了,来回折腾不说,还得排队挂号,一家人都跟着受累。现在好了,一个电话就能预约上门服务,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
今年上半年,神木市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共109例,满足了失能老年人、康复期患者、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的护理服务需求,让大家在家里就可以得到专业、便捷、温暖的护理服务,成为市民们触手可及的健康保障。
“未来我们将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覆盖范围,把伤口护理、康复指导等更多项目延伸至家庭,让群众持续享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神木市医院副院长黄花梅说。
让群众医疗更方便,不止于神木市医院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近年来,神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健全,作为首批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整合26所公立医疗机构组建医共体总院,实现规范协同运转;建成远程心电、影像会诊及检验质控中心,达成上下级医疗机构心电影像“一张网”和二级以上机构检验结果互认;神木市医院成为省内首家县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中医院晋级二级甲等,相关院区投用并组建中医医共体,妇保院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成功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多所基层医疗机构通过“优质服务基层行”省级复核或积极推进创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超90%、规范化覆盖率达70.0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
神木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王斌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聚焦群众健康需求,在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健康服务便民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补齐短板、厚筑基础,以人民健康为第一要务,不断推动神木市卫生健康事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