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头版

绥德沟口村:深挖红色资源 助力乡村振兴

榆林日报 | 2025年09月18日

  在绥德县枣林坪镇沿黄观光公路旁,坐落着一座浸润红色记忆的村庄——沟口村。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东征的起点与桥头堡,不仅为东征战役提供了关键前线指挥阵地,更成为红军在陕北、晋东交界区域开展抗日宣传、部署军事行动的重要依托,确保了东征作战指令高效传达与执行。近日,记者走进这个村庄,探访中国工农红军东征指挥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旧居以及红军无名烈士墓地遗址等,在触摸历史痕迹中追寻红色足迹,铭记东征岁月,缅怀革命先烈。

  1936年,红色火种在此炽烈燃烧。当年1月31日,毛泽东主持召开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会议(史称“东征会议”),宣布成立“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发起东征,而沟口村村民李生光家的院落,便是当年红军东征的指挥所所在地。如今,这里仍完好保留着东征指挥所旧址和周恩来、彭德怀等同志的旧居共3处,东征渡口2处,造船旧址1处。

  据了解,2024年,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前提下,沟口村对东征指挥所旧址进行外观翻新修缮,并完成室内布展。一孔孔土坯窑洞依旧质朴,一件件简朴物品留存岁月痕迹,一张张黑白老照片定格革命瞬间,每一处都在“述说”着当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故事。自修缮开放以来,每逢法定节假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红色热潮在这里涌动。

  “我父亲目睹了红军东征,小时候他总把那段历史讲给我听。现在,我又讲给每一位来参观的游客,就是要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的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81岁的沟口村老党员李玉林说。

  据李玉林回忆,1936年2月红军主力部队正式进驻沟口村并与当地木匠开始造船,开始渡河东征,从沟口突破黄河防线,进占山西三交镇。到5月5日东征红军撤回黄河西岸,沟口村的指挥所始终是前线“大脑”,领导红军取得了一系列战斗胜利。

  岁月流转,红色热土如今焕发新的生机。今日的沟口村,红色资源与绿色发展交相辉映,放眼望去,草木葱茏间尽是生态美景,产业蓬勃里满是活力图景。近年来,该村依托黄河资源、便利交通与地理优势,推出“村集体+党支部+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以1400多亩红枣种植业为核心,搭配“3000只肉鸡+450公斤泥鳅+300公斤黄粉虫”的多元特色养殖,培育出产业新业态,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红色基因更是撬动发展的关键密码。2024年枣林坪镇以沟口村红色资源为抓手,融合红色文化、黄河文化、生态与产业推进农文旅协同发展,让“红色”与“绿色”在发展中实现“双赢”。

  “下一步,我们会继续深挖沟口村红色资源,讲好、传播好这里的红色故事,以‘红色旅游+’模式为纽带,推动研学实践、思政课堂、乡村振兴等多业态发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绥德革命纪念馆副馆长蒲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