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友清,原名张学静,1904年出生于神木县城关。 1925年秋考入北平中国大学专门部,不久,经安子文、李波涛介绍,加入共青团,年底转为中共党员。
此后,张友清曾先后担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中共天津市委书记。 1936年10月,他前往山西,任职中共山西省工委书记,积极投身抗日救国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1937年10月23日,毛泽东发出关于抗日游击战争在山西应分为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四个区域的指示。在北方局具体指导下,山西省工委改称山西省委,张友清担任书记。省委在双塔寺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他动员大家服从组织决定,分赴四个区域,配合八路军和山西新军,积极创建抗日根据地。
1938年2月底,临汾沦陷,张友清依据中央指示召开省委会议,作出两条重要决定:一是在吕梁山坚持游击战争,创建晋西南抗日根据地;二是成立省委卫队,由黄骅担任队长。他向中央汇报后,得到肯定。同时,中央还发出对吉县乡宁地区工作的指示:以黄骅警卫排为基础,收编各县游击队,编成一个独立营,巩固各县自卫队,恢复各种群众团体。张友清向各级党组织转发这一指示,并认真贯彻实施。同年秋,为加强党对各县抗日游击队的领导,张友清指示主持牺盟总会的牛荫冠与阎锡山、梁化之多次商讨,使牺盟总会取得了对乡吉地区各县游击队进行整编的权力,于年底分别集中编为政治保卫队第一、二两个支队。
1938年10月,张友清调任中共晋西南区党委统战部部长。1939年1月,又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 11月,张友清撰写了《巩固党,加强反奸细斗争》的文章,从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反奸细斗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940年4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在黎城召开太行、太岳、冀南地区高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中央《关于政权问题的指示》。会议期间,张友清通宵达旦带病工作,杨尚昆劝他回延安,他表示身体可以,继续坚持在前方工作。这年9月,他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自己从事统战工作的实践,撰写了《加强统一战线的具体工作》一文,发表于北方局《党的生活》第21期。 1942年1月,张友清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前方总部的秘书长,还兼管妇女、青年工作。 2月,又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调查研究室主任。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纠集大量兵力对太行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北方局和“前总”机关及掩护部队在转移途中遭日军合围。左权副参谋长在指挥突围中牺牲后,张友清派人通知党校负责人杨献珍,让他率领同志们跟着罗瑞卿突围。而他自己却不顾因住监时双腿致残留在最后。当他把携带的文件让警卫员全部烧掉时,不幸落入敌人魔掌。张友清被俘后,化名吴乃人,受尽折磨,始终没有暴露身份和党的秘密,1942年7月7日病逝狱中,时年38岁。
记者 陈静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