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国家政策落地的关键环节,是联系群众的最前沿阵地。然而,当前基层治理中“小马拉大车”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提升,影响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亟待破解。
“小马拉大车”问题在基层治理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所谓“小马”,是指基层在人力、物力、财力、权力等方面资源相对匮乏,基层干部人数有限,且面临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工作经费紧张,办公设备陈旧落后,政策执行自主权少,很多事情无权决定、无力解决;而“大车”则是指基层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责任压力,从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到社会稳定、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且很多工作都实行“一票否决”制,责任重大。
这一问题的存在,导致基层干部常常分身乏术,陷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他们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填报表格、撰写材料、准备迎检等工作上,真正用于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被严重挤压,工作效率低下,群众满意度不高,基层治理的活力和创造力也被严重抑制。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要在“减负”上下功夫。形式主义是加重基层负担的重要根源,必须坚决整治。要精简会议文件,不开不必要的会,不发可发可不发的文,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要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减少不必要的督查检查考核,避免过度留痕,不以材料论英雄,让基层干部不再为了应付督查检查考核而做表面文章;要清理规范各类创建活动和“一票否决”事项,避免层层加码,给基层干部松绑减压。同时,要科学合理划分条块事权,厘清基层政府的权责边界,明确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清单和村级自治职责任务清单,让基层干部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防止上级部门随意将任务下派给基层,避免“层层甩锅”现象。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还要在“赋能”上做文章。要赋予基层更多的权力,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将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赋予乡镇和街道,让基层有更多的自主权来解决实际问题;要加大对基层的资源投入,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充实基层干部队伍,提高基层干部待遇,改善基层办公条件,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向基层延伸,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基层治理赋能,提高基层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形式主义,切实为基层办实事、解难题。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基层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制定政策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和实际情况,避免“一刀切”。要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赋能的长效机制,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问效,确保各项减负赋能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