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文化

立足传统 探寻创新

榆林日报 | 2025年08月23日

  

  

  

  

  

  

  

  唐源茂艺术简介

  唐源茂,1985年出生,湖南会同人,现就职于陕西靖边,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报》特聘书法家。作品入选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今日丝绸之路国际书法邀请展,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军书法作品展,全国楚文字书法作品展,“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展,“中国字·世界情”甲骨文书法大展,在“纪念郭沫若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邀请展中获三等奖。

  我与源茂兄乃警院同窗,因共同的书法爱好而相识相知相交,细细算来也是有着二十余年的“老交情”了。二十余年来,源茂兄于书法之道是初心如磐、临池不辍、心追手摹,已逐渐形成了其风格多样、随意可人、朴拙高古的书风书貌。

  源茂兄祖籍湖南会同,祖父乃小学教师,精通汉语言文学,尤擅文墨,德高望重,颇受当地乡亲尊崇。据源茂兄说,他学书最初就源于祖父,自幼便得到祖父的悉心教导,《九成宫醴泉铭》《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礼器碑》《史晨碑》《马王堆帛书》等古代碑帖,祖父都给他一一讲解过、让他临读过,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播下了兴趣的种子。大学期间,除了日常的学习训练及学生会工作外,源茂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学生会值班室几尺见方的一个小房间里,支起一张桌子,放上笔墨纸砚,每天坚持练字,雷打不动。他学书不是坐井观天、闭门造车,不仅自身不断研习,同时也注重向学校的书法老师及同好师兄弟请教与交流,并由此结识了恩师张清泉及一众同道师兄弟。在交流学习中,他先后临写了孙过庭《书谱》、赵孟頫《行书千字文》《洛神赋》、董其昌《临米芾方圆庵记》、索靖《月仪帖》、皇象《急就章》、汉隶《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石门颂》、大篆《散氏盘》《毛公鼎》《石鼓文》等碑帖。毕业后,源茂兄先后从事过多种工作,但其无论身处何地、身居何岗,始终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书法研习与参赛,多次在文旅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专业书法展赛中获奖和入展,并有作品被江苏省美术馆、山东省美术馆、广西美术馆、青海博物馆等文博机构永久收藏。

  近年来,源茂兄以篆隶用功备勤,秦简古隶见长,以汉隶为基,参以篆书之线条,笔画粗细相间、方圆并重,其章法则欹斜正侧、参差错落、挥洒自如。其简帛书作,整肃严谨、取法多方、技法精熟,灵活生动、风格鲜明。其字势收放自如,大小纵横,一派天机,通篇协调中见变化,理智中见情趣。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屈大均认为:“凡写生必须博物,久之自可通神,古人贱形而贵神,以意到笔不到为妙。”学书之余,源茂兄钟情于传统诗词文赋的学习研究。其近年创作亦多以“赋”为载体,尤其选择以汉赋为题材的探研与实践,通过汉赋加强对秦汉文化、艺术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在思考中沉淀,也在思考中启发与创作。

  源茂兄曾言:“书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我想,这既是其作为书法家的清醒认知,也是时刻警醒自身保持热爱、立足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探寻创新,以书释情,在漫漫书道中上下求索,以实现自身价值与时代发展的完美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