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文化

路遥精神永放光芒

榆林日报 | 2025年08月07日

  在文学领域,路遥就像一座丰碑,高高地矗立在读者的心房之上,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人生》给一代又一代人生路上奋斗的人们以鞭策、励志作用。路遥就像一面闪光的镜子,照亮那些艰难打拼的人的内心,激励更多的奋斗者在平凡的世界中克服困难,争取赢得生活的光明。路遥作品里像孙少安、孙少平弟兄在生存中所表现出的陕北男儿特有的豪气与吃苦精神,可能是当代许多青年期盼体验到的。

  众所周知,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陕北,苦焦荒凉的土地只能保证人们在这里生活,但生存的质量令人唏嘘。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因为生存的艰难而苦苦地熬着,就像陕北方言里煮饭可用“熬”字代替一样,这种熬日子就像熬一锅米粥一样在滚烫的大锅里煎熬翻滚。那种衣难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及生存困顿下人们对新生活的追求,与那些同样为了生存环境改善而不择手段,致使物极分化对立的人与事,在路遥的笔下为我们解开了人生的屏障。

  路遥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像苦行僧一样,熬文字、熬生活、熬岁月,在这些“熬”的过程中,甚至有些虐待自己,最终为华夏大地留下一部生活的熬炼史诗。那些丰满的人与事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或隐或现地存在着,而在苦与痛中挣扎的人们,就想去读一下路遥笔下的人物,与已经不在世的路遥先生从心灵里展开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路遥就像一个拯救心灵困顿的神,用一支笔、一本书、一个人物形象呼唤人们振作,呼吁“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伟大奋斗精神。路遥的创作是举世闻名的,是一部新世纪的生活奋斗史。

  路遥精神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创作精神,更可使每一个生活在平凡世界上的普通人,在生活中积极向上、勇于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尤其是对于生长在与北大地上有过苦日子的我们,读路遥,其实就是在与我们自己对话。无论《平凡的世界》还是《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姐姐》等作品,无不透析出作为人一生的生存困顿与精神走向。

  初次接触中篇小说《人生》,我是在一所乡办中学读初一的时候,一位女同学借给我看的,因为在十来岁时看过电影,还有点浅浅的印象。里面写的是关于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故事,小孩子就是觉得新鲜与新奇,心里的疼痛不是为了爱情,而是对照自己的现状,觉得是贫穷制约了高加林在万般无奈中做出了由不了自己的选择,最终被生活无情地打了一巴掌。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是我在18岁孕期和月子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每天半小时的长篇连播里听完的,那时候,我因为失去了母亲和学业,里面描述的孙少安、孙少平、田润叶与田晓霞等人的爱情,让我从过去平淡的生活里,瞬间悟出了别样的滋味。小说里面描述的兰花与王满银,兰香与顾养明等看起来点滴琐碎的故事,涵盖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那种不经意间的友谊与冲突并存的现象。

  对于人之常情及与众不同,都在路遥笔下像一位自然流露,让我们从他的笔下读出人生的千姿百态,读出平凡世界上不平凡的人生意义。

  路遥的作品引导我,将心里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的肺腑之言倾诉出来,那就是勇敢地拿起笔,写自己的故事,抒自己的情感。就这样,我的精神世界天天与路遥作品里的人物对话,我为他们悲、为他们喜,因他们而不断地自我激励,迈出了走向文学、走向这个世界关于人生的第一步。后来我出了书,才知道现实与满腔热血还是有差距的。当看到路遥去世多年以后,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多元化、经济为主的时代,人们还在为一位逝去的作家而源源不断地去追寻,去探访关于路遥的亲人、友人及他的文字,我明白了,文字的力量与路遥的伟大精神已经达到了一个绝对的高度。

  虽然路遥的一生是清贫的,但他的精神之光足以点亮整个世界,照亮我们后来的人,特别是生活困顿的人,勇往直前、无畏艰辛,一鼓作气、战胜困难,冲破层层压力,尽情地去发挥自己,继续研读关于平凡世界上的人与事,为后来的人起到照亮的作用。这种永放光芒的精神境界激励着我们不敢懈怠时间,甘愿步路遥的后尘,延续路遥的吃苦精神,走向文学,战胜生活给予的苦难,去迎接崭新的明天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