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榆阳区紧扣深化“三个年”活动,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核心目标,聚焦政务服务“规范度、精准度、便利度”,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让企业和群众在办事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高效。
锚定规范导向,筑牢政务服务“基准线”
想要让政务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规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榆阳区以清单管理为基础,以标准编修为支撑,全力推动审批服务透明化、规范化。在事项清单梳理上,依法调整行政许可事项,全区公示行政许可类193项、备案类186项,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
清单梳理清晰后,套餐服务的升级让“一件事”办理更加便捷。结合实际确定的30个“一件事”重点事项,覆盖了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关键领域。以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和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的办理为例,以往分别办理需提交25份材料,历经16个环节,耗时40个工作日,如今通过“一件事”办理,只需提交9项材料,4个环节即可完成,办理时限大幅缩短至5个工作日,这样的变化让办事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便利。
此外,榆阳区还开展政务服务“白话革命”,对事项的申报材料、流程进行直白注解,其中73项高频事项还编制了动画辅导短片,通过“动画演示+语音解读”直观呈现办事全流程,彻底解决了“材料看不懂、流程走不通”的问题,让群众办事更省心。
聚焦质效提升,跑出审批服务“加速度”
在政务服务的规范基础稳固之后,榆阳区把目光投向了质效的提升,力求让审批服务的速度得到显著提升。深化综窗改革是提升效率的重要举措,推行“大综窗”无差别受理模式,所有事项承诺时限在法定基础上压缩75%,32项政务服务高频事项纳入“快办”通道。
项目审批的提速也为区域发展添砖加瓦。通过建立“红蓝章”预审、联审联办、容缺受理等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工程规划清单化审查、施工许可分阶段办理、消防领域技术提前服务等创新机制,今年累计办理各类手续759件。
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是为审批服务效能提升插上了翅膀。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869个事项自助查询、884个事项网上申报,提升了“一网通办”质效,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创新服务模式,打造智慧政务“新标杆”
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是榆阳区政务服务持续进步的生动体现。基层服务的延伸让群众办事更方便,“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的开放,为31个乡镇(街道)配备自助终端,与14个市县区缔结“跨区通办”关系,实现“就近能办、异地可办”。
远程踏勘的升级也让企业群众受益颇多,远程踏勘系统新增示例演示、语音播报功能,通过无人机勘测、视频核查等方式,完成远程踏勘事项1.3万余件,真正实现企业群众办事“零跑腿”。
“指尖服务”的拓展让政务服务触手可及,“榆悦办”小程序用户总数达2.3万人,日均访问量500余人次,集成一键预约、智能客服、政务地图等多元功能;发放食品类电子证照2200份、施工许可电子证照50余份,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享受便捷服务。
帮办体系的深化更是为企业群众提供了精准服务,榆阳区以“五式”帮办代办为核心,将“办不成事窗口”与“领导坐班”相结合,设立“愉悦办”会客厅。截至6月底,大厅共计提供咨询服务5万人次,帮办服务2000余次,为64个重点项目代办服务,已有35个项目完成手续办理,让企业群众办事更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