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三伏”,是暑气最盛时节。暑气愈盛,蝉鸣便愈响。群蝉仿佛是一齐扯开嗓子直劲儿嘶吼:“热——热——”。如果说盛夏是有声音的,那么,繁盛的蝉鸣就是火热的夏声。
溽暑时节,最好的消暑方式莫过于坐在院子里的葡萄藤下,披着浓浓绿荫,摇扇沏茶消暑。茶宜绿茶,龙井、瓜片、毛尖、猴魁、毛峰、碧螺春均可。沏茶,也就是顺便把暑热泡进了壶中,然后倒入杯中,让其慢慢变温、变凉。当一杯杯茶水下肚,体热便开始徐徐发散,你就会觉得两腋间习习生风,心气平和,通体舒坦,就连那繁密的蝉声,似乎也听起来悦耳了。
过去乡间孩子消暑的最好方法是“打澡水”,即结伙跑到河湾里,用泥巴把村溪拦截起来,形成一个小水塘,然后赤身泡入水中恣意扑腾。夜间,则在院子里铺一块破席,仰面躺在上面,听大人指着天上的银河,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或看萤火虫不时从夜空中飞过。有时,听着故事,看着星空,上下眼皮便打起架来,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如果此时此刻天幕上繁星闪烁,大人们便会说:“唉,星宿稠,晒死牛。明天又是一个大红天!”倘若此时西边的天空突然暗了下来,大人便会一巴掌拍醒孩子,厉声催促说:“赶快起来回家,西天上有天气了,要不就要淋雨了!”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三伏”天容易遭伏旱,也易发强对流天气。有时,一清早便见远山被灰蒙蒙的山岚雾气所笼罩,空气潮湿而闷热,室外润湿,室内“流汗”,旷野里,地上成群的蚂蚁在忙着搬家,燕子斜着羽翅低飞,花蛇匆匆从村道上蜿蜒疾走,河塘中的青蛙纷纷上岸,在村路和庄稼地蹦窜着,就连平时最爱嘶鸣的纺织娘,也停止了烦人的鸣叫,似乎在沉寂中不安地等待着一场大雷雨的到来。终于,一阵狂风卷着枯枝尘埃,飒飒从树丛间掠过,远处的天边开始有乌云涌动,并快速向前推进,逐渐浓云遮蔽了整个天空,随着一道红亮的闪电从天幕上划过,一声闷雷从天宇传来,震得窗户颤抖,窗户纸簌簌作响。紧接着,铜钱大的雨滴便从天空中洒落下来,在干燥的泥土上砸起阵阵烟尘。粗大的雨点逐渐变得密集起来,最后组成了一股股水柱,疯狂地从天宇倾泻,不大工夫,地面上就洪水肆流。浑浊的山洪荡涤着枯草败叶和地面垃圾,迅疾向河道奔流,草木披靡,鼠洞蛇穴全遭灭顶之灾,生长在低洼处的庄稼也被无情的洪水冲毁淤埋,失去了继续生长成熟的机会和希望。洪水裹挟着死柴烂草,在一些河湾打着旋儿,人们便会用一种特制的大木笊篱去捞,然后摊晒在河沿边儿,待干燥后用笼筐挑回,用来烧炊。
盛夏溽暑,人们自然会想起凉席、葵扇、瓷枕、竹夫人;会想起雪糕、冷饮、凉粉、粽子、绿豆汤,更会想起甜津津的大西瓜来。西瓜是夏日的尤物。将花皮西瓜浸入井中,待瓜皮上沁出了细密的水珠儿,然后捞出揩干,刀刃轻轻一碰瓜皮,就会“咔嚓”一声裂开,露出诱人的红瓤黑籽来。这样的水浸西瓜,最能解馋、解渴,几牙下肚,便觉暑气全消,犹如置身于清凉世界,所有的暑热仿佛全被这一颗西瓜给带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