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木市宣布取消道路(辅路)停车收费,这一“民生实招”引发广泛共鸣。以小切口撬动城市治理的大变革,当城市治理的宏大叙事遇上“停车难”这样的民生小事,神木用“还位于民”的果断行动给出了应答,也为全省民生工作破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从“收费管理”到“免费服务”是治理逻辑的转换。过去,不少地方将道路停车泊位视为“可经营资源”,通过收费实现“以费代管”,看似高效的市场化手段,实则在民生需求与管理便捷中划下了无形鸿沟——商户因短时停车收费流失客源,市民为几分钟的办事时间支付费用,“泊位空置与停车难并存”的悖论愈发凸显,神木的破局之道在于重构公共服务的价值坐标。取消收费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治理重心的根本转移,同步整改道牙过高导致的泊位使用障碍,体现对民生细节的精准把握;建立72小时停放上限制度,彰显“免费不意味着放任”的科学管理思维。这种“还位于民”的举措,本质上是将公共空间的使用权还给市民,让城市基础设施回归“服务属性”的本源,这恰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城市肌理中的具象化。
从“问题应对”到“制度创新”是基层治理能力的跃升。民生难题的破解,更考验治理体系的协同效能。神木市“刚柔并济”的治理组合拳,不仅打破了“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治理困局,更深层的启示在于,神木将停车治理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格局中。从3月试行夜间免费到7月全面推开,从泊位标线优化到道牙改造,每一步都体现“调研—试点—完善”的科学决策流程。这种“小步快跑、迭代升级”的施政节奏,避免了政策“一刀切”的弊端,更彰显了基层政府对民生需求的敬畏之心。
从“一隅之策”到“治理启示”是作风建设的鲜活注脚。神木的实践,在全党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背景下,更显其价值深意。取消停车收费,没有冗长的会议部署,没有厚厚的汇报材料,却以“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务实作风,赢得了群众的真心点赞。这恰恰说明,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以民生改善的成果来检验,干部的政绩清单,应当写满群众的“急难愁盼”。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神木的免费停车只是城市治理的一个微小切面,但它折射出的是新时代民生工作应有的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