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市红十字会携手爱心企业举行“博爱送万家活动”启动仪式,募集94.2万元人道爱心款物。
2025年3月25日,“生命·希望”——2025年陕西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榆林市红十字生命礼赞园举行。
2023年11月28日,榆林学院红十字会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12月21日,榆林红十字救援队星夜兼程把爱心企业捐赠的煤炭、棉被等物资送往甘肃地震灾区。
2024年7月10日,榆林红十字救援队首次出市参加“鄂榆协同作战”应急救援综合演练。
2024年8月8日,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协调员向“感动社会诗人”胡少杰的大爱无私精神致敬。
2024年10月29日,市红十字会开展“红心向党·红会为民”捐赠和义诊主题党日活动。
2024年12月28日,最后一期榆林红十字应急救护周末公益培训班圆满结束。
榆林市红十字会成立于1988年11月,成立以来一直由市卫健部门管理。 2023年5月,市红十字会独立建制,提格为市委领导下的正处级群团组织。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红十字会的精心指导下,市红十字会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主动融入全市工作大局,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坚持依法治会,全市红十字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政治引领,党建与业务“双促进、双提升”。榆林市红十字会始终坚定不移地将政治引领置于首要位置,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关于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致信精神以及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政治建会,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领导班子带头学、党员深入学、干部集中学,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市红十字会和靖边县红十字会成立党组,6个县区红十字会成立党支部,“红心向党·红会为民”党建品牌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问题,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全面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自身建设持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群团改革重要部署,重构组织形态、重塑工作格局、重振工作作风,管理体制更加科学,工作质效不断提升。市县两级红十字会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原有5个隶属于卫健部门管理的县级红十字会,提格转隶为党委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其他7个一直未设立红十字会的县市区组建了红十字会,市县两级红十字会领导班子基本配备到位,工作人员得到充实。靖边、吴堡等7个县召开了换届或者成立大会,并依法设立监事会。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加强,榆林地区高校红十字会实现全覆盖,新发展基层组织457个、会员9347人、志愿者1855人,建设社区红十字规范化示范点4个。志愿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成立红十字志愿服务队9支,2024年我市93名红十字志愿者被评定为星级志愿者,为全省最多。付晶晶荣获中国红十字会“会员之星”,王康荣获“中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23年、2024年“榆林马拉松”赛事中,市红十字会共招募260名应急救护志愿者携带130台AED,负责赛道急救工作,受到赛事组委会的表彰。
创新筹资方式,人道资源动员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红十字系统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汇聚社会各界爱心的重要平台作用,通过组织动员爱心企业定向捐赠乡村振兴、造林绿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公益事业,累计筹集款物价值2.76亿元,其中市本级4657万元,均居全省第一。积极参与“5·8人道公益日一块走、一起捐”“基层健康西部行”等线上筹款项目,在省红十字会2023年“5·8人道公益日”互联网筹款表彰大会上,市红十字会荣获“优秀组织单位”奖,绥德、米脂、佳县红十字会荣获“先进集体”奖。通过抵税政策宣传、捐赠回访、表彰激励等方式,做好捐赠服务“后半篇”文章,筑牢人道服务蓄水池。 2024年,阳光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靖边县状泽国鸿新能源有限公司2家企业受到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表彰,2025年,聊城信源集团有限公司、靖边三峡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等6家爱心企业受到总会表彰,陕西腾晖矿业有限公司双山煤矿、榆林市神树畔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受到省会表彰,获奖数位居全省第一。
聚焦为民服务,“三救”工作成果丰硕。坚持把开展应急救护、人道救助、应急救援作为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应急救护培训方面,新增救护师资98人,新建应急救护培训基地6个,开展持证救护员培训4万人,取证总量位居全省第三,普及性培训12.7万人,布设AED500台,创新开设周末应急救护公益培训班,吴堡县、横山区相继把AED布设工作纳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为全市做出表率。 2024年,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红十字会首次组队参加了陕西省高校红十字会应急救护邀请赛。人道救助扎实推进,通过“天使基金项目”“苯丙酮尿症(PKU)项目”“博爱光明行项目”“博爱送万家活动”等共争取和下拨救助款物价值600余万元,使1万余户困难家庭受益,助力党委政府兜牢困难群众生命健康底线。应急救援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红十字救援队从无到有,现已达到7支,固定队员300人左右。 2023年12月,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榆林红十字救援队星夜兼程把爱心企业捐赠的煤炭、棉被等物资送往灾区。 2024年7月,榆林红十字救援队代表我市赴鄂尔多斯市参加“鄂榆协同作战”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市红十字备灾救灾仓储中心改造项目被列为我市2024年市级财政投资重点项目,项目占地23亩,按照国家二级库标准进行改造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投入使用。
传递人间大爱,“三献”工作取得突破。认真履行“三献”工作法定职责,积极开展“生命教育 爱心相‘髓’”“生命接力‘救’在身边”等行动,为大病患者托起生的希望。人体器官捐献实现历史性突破,2015年1月1日起,我国停止死囚器官使用,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唯一合法器官来源,从2015年至今,全市共实施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10例,其中6例是市红十字会独立建制后完成的,使12名器官衰竭患者重获新生、10名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新增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8129人,“感动社会诗人”胡少杰捐献器官(组织)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我市首个生命礼赞园于2024年年底建成投用,在今年清明节前夕承办了陕西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市红十字会制作的宣传片《说书送善行》,荣获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公益传播大赛三等奖。一体化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和无偿献血工作,在“世界献血者日”“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和市卫健委联合开展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工作,共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251例,成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5支,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无偿献血23吨。
弘扬人道理念,红十字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按照干宣并举、以宣带干的思路,积极构建大宣传格局,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好红十字声音。建成全省首处红十字文化步道,成为展示红十字工作、弘扬红十字精神的重要平台和阵地。举办全市红十字系统“互联网+红十字会”信息化平台培训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依托网站、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工作动态》和“一报一刊”等宣传阵地,聚焦红十字核心业务,登载信息近2000篇次,阅读量逾40万人次。中省市主流媒体和总会、省会宣传平台就我市工作报道60余篇次,特别是总会机关报《中国红十字报》,连续两年年底整版报道了我市的红十字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市红十字会、榆阳区红十字会、靖边县红十字会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为“学读用”报刊工作先进单位。按照高效运转、公开透明要求,规范捐赠、受赠行为,及时公开捐赠信息,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全市红十字透明度建设位居全省前列,“阳光红会”建设不断推进。
下一步,榆林市红十字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重要致信精神以及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政治建设为引领,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实施“九大工程”(“红会向党”工程、“生命救援”工程、“生命守护”工程、“生命关爱”工程、“生命接力”工程、“数字红会”工程、“生命文化传播”工程、“固本强基”工程、“公信力提升”工程)为抓手,聚焦主责主业,完善组织体系,强化规范管理,持续改革创新,加强能力建设,提升服务质效,不断增强红十字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锐意进取、克难攻坚,在党委政府最需要的地方勇担使命,在人民群众最困难的时刻伸出援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榆林新篇章贡献红十字力量!
(文图均由榆林市红十字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