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当晨光洒向中煤三建朝源煤矿矿区,一排排光伏路灯自动熄灭,而井下智能化综采面的设备已根据电力负荷预测系统,调整至最佳运行状态。在这里,每一度电都被精准管控,每一个用电环节都融入智能算法。
近年来,朝源煤矿以“智慧用电”为抓手,构建起覆盖全矿的能源管理新体系,不仅实现吨煤电耗下降8.7%,更探索出一条具有煤矿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电力管控更精准
走进朝源煤矿的智能调度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全矿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这是该矿投入运行的“智慧管电平台”,它如同矿区的“电力中枢”,整合了电网数据、设备状态、生产计划等38项关键指标,实现从高压配电到井下设备的全流程监控。
“过去靠人工巡检、经验判断,现在系统能自动分析负荷趋势,甚至提前预警设备故障。”机电科长苏明涛介绍,平台上线后,中央变电所实现无人值守,每年节省人工成本超40万元。更关键的是,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动态调整用电策略,仅一季度就优化峰谷用电15次,减少电费支出约50万元。
在井下,设备健康诊断系统让运维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137个智能传感器实时采集关键设备的温度、振动等数据,一旦发现异常,系统自动推送检修建议。“以前是‘坏了再修’,现在是‘预知维护’。”机电班班长杨帅说,这套系统让故障停机时间减少70%,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精益管理节电能
煤矿用电,井下是大头。朝源煤矿科学规划出“峰谷用电调度图”,将采煤机、皮带运输机等大功率设备运行时段严格对标电价峰谷区间。在用电高峰时段,设备自动进入“轮休模式”;而在电价低谷期,系统则全力保障生产。
“我们根据地质条件调整设备启停顺序。”生产副矿长李永强举例,3月份主采面进入收作期,机电科通过优化撤架顺序,缩短了排水系统空转时间,单月节省电费13万元。更精细的管控体现在市场化激励机制上。该矿在3个采区安装分时计量电表,对生产队实行“用电定额包干”,节约部分按比例奖励。
创新汇聚大效益
在朝源煤矿,智慧用电的触角已延伸至每个角落。
照明系统“会思考”:全矿更换LED节能灯,井下巷道加装人体感应模块,矿工经过时自动亮灯,离开后延时关闭。仅此一项,月均节电5万千瓦时。
变频技术“显神通”:对主排水系统、通风机等6台高耗能设备进行变频改造,通过调节电机转速匹配实际负荷,年节电达60万千瓦时。
光伏路灯“自发自用”:矿区道路两侧的智能路灯全部采用光伏供电,白天储能、夜间照明,每年减少电网用电3.6万千瓦时。
在朝源煤矿,“度电必争”融入生产的每个细节。从智能平台的宏观调控,到一盏灯的微观管理,这里构建的“技术+管理+机制”三位一体模式,为高耗能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样本。正如矿长刘伟洋所说:“智慧用电不仅是降本手段,更是煤矿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