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深化“三个年”活动 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

榆林高新区探索营商环境优化新路径——

厚植软环境优势 激发硬实力动能

榆林日报 | 2025年05月16日

  “企业直通车”服务企业“零距离”。 闫景 摄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近年来,榆林高新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摆在重中之重,聚焦关键环节、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制度机制,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推动营商环境提质增效,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近日,在陕西探微日新化工有限公司项目生产现场,榆林高新区营商办工作人员王瑾一行走进厂区,通过实地查看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等方式,详细了解项目试生产情况,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以全方位“保姆式”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外地企业来到榆林人生地不熟,对各业务部门职能也不熟悉,办事很不方便。榆林高新区推出帮办代办等‘保姆式’服务,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提高了办事效率,切实解决了‘多头跑、来回跑’问题,这种‘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模式,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陕西探微日新化工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晓东表示。

  在该企业落户初期,榆林高新区各有关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多次前往企业与负责人深入交流,现场倾听企业意见想法,认真记录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问题。自项目落地以来,先后为企业解决了项目立项、土地报批、用水用气用电等问题,为项目迅速开工、顺利建设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给项目提供从立项到开工的全流程贴心服务,我们制定出台《榆林高新区投资建设项目审批帮办代办服务实施办法》,帮办团队协助整理申报材料、协调多部门沟通,原本零散耗时的手续办理集中高效完成。”王瑾介绍,榆林高新区还推出“产业项目服务一本通”,将能化项目关键性的18项前期审批手续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了梳理,从项目核准备案到施工许可,对每一个环节的程序、方法、步骤、时限要求、承接部门等进行详细指引和解读,实现材料准备一本明、投资步骤一本晓、送审承接部门一本清,全面助推从“硬”产业到“软”服务齐发力。

  同样感受到营商环境优化带来政策暖意的,还有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该公司在初创阶段面临资金周转困难、贷款担保不足等发展瓶颈。榆林高新区相关部门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企业困境后,主动对接金融机构,为企业落实了项目建设贷款,并争取了1800万元的贷款贴息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这笔贷款贴息对于我们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尤其在项目即将开工阶段提供了关键的资金保障,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更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陕西欣晟绿能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表示。

  近年来,为有效破解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问题,榆林高新区梳理出“企业开办”“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清单,实现办事申报材料大幅精简、审批时限大幅缩减、办事效率显著提升,让企业群众享受到“一件事、一站式、一次跑、多证同发”审批新模式的便利。

  同时,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合速度,依托政务服务网、微信小程序、手机终端App等线上平台,进一步优化、便利化办事流程,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慧化水平。组织政务服务中心进驻单位开展“一把手走坐窗口”“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增设“一件事一次办”、投资建设项目帮办代办服务窗口,着力打造高效办事政务环境。

  此外,榆林高新区还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目前累计投资金额7000万元;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发改委贷款贴息支持政策,区内4家企业共获得贷款贴息资金2293万元。搭建企业家交流平台,在全市率先成立园区企业家交流服务中心,通过沙龙、座谈等形式,组织链主企业与民营企业开展交流活动,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强化产业配套、深化对接合作,推动思维碰撞、资源共享和产业融合,助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