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接到智能语音电话后到社区体检。 周海月 摄
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科技正深度融入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为基层服务带来显著变革。在榆林中心城区,多个社区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通过AI助力基层医疗服务,利用数字赋能社区治理,持续绘就基层服务新图景。
“今年的免费体检开始了,您带上身份证,不要吃东西,到我们这里来体检……”近日,走进金沙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专注地对AI智能语音电话系统录入的各类模板进行试听调试。这套系统借助预设的健康管理规则,能自动筛选目标人群并拨打电话,以标准化话术传递信息。系统不仅采用亲切的本地方言,还能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灵活调整语速和表达方式,让健康通知更具温度与亲和力。通话结束后,系统还会对接听情况进行数据统计与标记,为后续健康管理工作提供详细的数据支持。
“这套系统极大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把我们从繁琐的重复性通知、回访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投入专业医疗服务中。同时,系统标准化、规范化的语音服务流程避免了人工服务中可能出现的信息误差、遗漏等问题,确保每位居民都能接收到准确、详细的健康信息。”金沙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罗慧说。
随着一条条语音电话精准送达,居民的配合度显著提升。目前,该系统已广泛应用于老年人体检通知、儿童疫苗催种、“两癌”筛查、健康宣传等多个社区的健康管理场景。自去年5月以来,该系统累计拨打电话4万余次,接通率达60%以上。借助智能语音电话系统,社区实现了对居民健康管理的全方位覆盖与精细化管理,为健康社区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下一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方言识别准确率,并引入短信提醒和语音交互功能,探索更多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服务模式,为居民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金沙路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赵昌宝说。
在相隔不远的驼峰路街道金阳社区,同样上演着数字化转型的生动实践。作为拥有113栋住宅楼、1.7万常住人口的大型社区,人口流动频繁、信息管理滞后、服务响应迟缓等难题长期制约着社区发展。同时,社区基础设施、网络设施的不完善,也影响着服务水平的提升。
为应对这些挑战,金阳社区经过数月的探索与筹备,于2023年10月全面启用了智慧数字人口信息管理平台,标志着社区治理正式迈入数字化时代。该平台以多维表格技术为核心,创新“一户一档、一楼一码”管理模式,将居民基本信息、住房动态、家庭结构等数据与楼门号深度绑定,构建起动态更新的全量数据库,为社区精准治理提供坚实数据支撑。
智慧数字人口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极大提升了社区数据处理和协作效率。如今,无论是人口流动、房屋租赁,还是社区活动组织,各项数据都能得到及时更新与精确管理。“以前挨家挨户登记信息,还得手动录入电脑,繁琐又容易出错,现在有了这个平台,工作轻松多了。”金阳社区网格员赵梦娇说。
此外,该平台通过身份属性、智能提醒、智能打印等数据集成应用,实现社区活动管理的多元化与精细化。在党建和团员管理方面,能快速响应紧急任务与通知;在居民服务层面,依托平台精准识别优抚对象和残疾人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帮扶服务,有效推动社区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
“平台运行一年多来,社区人口管理效率显著提高,信息采集耗时缩短70%,数据准确率从85%提升至98%;居民诉求平均处理时长从48小时压缩至12小时;矛盾纠纷同比下降10%,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9%。”金阳社区党总支书记马晓宏介绍,“我们最近在探索把平台融入‘五级五长’体系和安全排查系统,结合AI智能审核图片,实现问题发现、处置、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数字化精准分析,未来将与物业打通数据接口,实现协同治理,提升应急响应和公共服务效率。”
当AI学会方言、数据读懂民生,基层治理便打开了充满可能性的未来图景。两个基层单元的创新实践,勾勒出数字时代榆林民生服务的演进轨迹。目前,两个社区的先进经验正被参照效仿。在这幅科技与人文交织的画卷上,“最后一公里”的民生服务绽放出别样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