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乡村振兴

科技部佳县帮扶团发挥科技支撑优势——

为特色产业插上“科技之翼”

榆林日报 | 2025年05月13日

  挂面生产技术员上杆拉条 王疆瑜 摄

  

  查看温室草莓种植情况 王疆瑜 摄

  

  产业的兴盛离不开科技的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更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科技部佳县帮扶团认真做好优质人才选派承接和服务保障工作,发挥科技支撑优势,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

  2022年,在科技部佳县帮扶团的推动下,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特色干果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落地佳县。

  4月的黄土高原虽风沙弥漫,却抵挡不住远道而来的“客人”,在佳县方塌镇圪崂湾村的榛子园,中国林科院的两位研究员和村民一起补栽榛子苗,他们一边记录着种苗的编号,一边指导村民科学栽植。这片长势甚好的榛子园虽然占地只有30亩,但它承担的使命重大。

  “这片榛园承载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点研发项目,这个地方是丘陵沟壑、干旱半干旱区,我们选出来20多个品种在这里试种,没想到它长得这么好。这对下一步把榛子树种继续往北推进有重大的意义。”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榛子创新研究团队教授梁丽松说。

  据梁丽松介绍,通过三年的试验试种,目前已经确定几种适宜佳县当地栽植的品种,后续将根据挂果情况进一步建立起苗木种植、轻简化管理和省力化栽培技术体系,并形成示范。在圪崂湾村,科技部佳县帮扶团不仅带来了新品种、新技术,还送来了高层次人才。

  “从2021年开始,科技部定点向佳县圪崂湾村派驻选调生,日常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帮忙协调全国的高校院所、专家团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优势品种进行试种、示范,进而带动当地村民增收。”科技部派驻圪崂湾村选调生李宗洋说。

  据了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科技部佳县帮扶团努力发挥项目撬动作用,结合受援地产业布局和技术难题,通过技术攻关、协同创新等措施,全面提升本土产业的质量效益。

  榆林市黄土地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挂面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娴熟地盘条、绕条,上杆拉条一气呵成,一排排细如发丝的挂面便映入眼前。谁能想到这个规模不大的生产车间,去年仅挂面的销售额就达到2000多万元,而这都得益于科技部的技术帮扶。

  “原来的产品单一,研发投入也不多,后来在科技部的帮扶下,我们研发了多种口味的新品,根据市场需求加入了手工醋、泽蒙油,并且增加了礼盒包装,销售额一下就提高了。”该公司销售负责人李娟娟介绍。

  近年来,科技部佳县帮扶团始终围绕“立足县域实际、面向产业需求、强化科技支撑、促进乡村振兴”的原则,让科技之光在佳县这座山城闪耀,为佳县高质量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据了解,2024年,在科技部的帮扶下,佳县高质量实施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7个,使用专项资金1000万元,争取省市科技资金800余万元,助力红枣杂粮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后续科技部佳县帮扶团将通过抓好企业培育、抓好平台驱动、抓好项目建设,助力佳县项目成果就地转化,撬动产业转型升级。”佳县副县长李忠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