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小强) 当前,我市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同质化竞争突出、品牌效应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农民持续增收和乡村振兴进程。
市人大代表马睿建议,榆林应构建特色产业培育、品牌价值提升、人才持续赋能的良性发展生态。紧扣“一县一镇一产业”发展定位,建立专项资金动态评估机制,实施“绩效评估+第三方审计+信息化监管”三位一体的资金管理体系,重点向特色种养、非遗工坊、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倾斜。强化公共品牌建设,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和电商营销矩阵,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特色产品实施品牌化提升。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建设的主动性,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群众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