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最是书香能致远。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榆林城区部分图书馆、城市书房、书店等,深切感受到馥郁书香浸润着美丽的城市,阅读正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全民阅读的氛围愈发浓厚。
4月22日,榆林市图书馆还像往常一样,众多的读者在馆内不同的角落静静地阅读着。位于该馆南侧下沉广场的24小时城市书房,也深受读者喜爱,放眼望去座无虚席。为了缓解“一座难求”的现状,馆里将原来设计的3000个座位增加到3500个,近日又对城市书房进行扩建改造,新增80个座位。
“我非常喜欢读书,只要有时间就来这个城市书房学习。榆林市图书馆的环境虽然特别好,但是周一早上是闭馆的,每天晚上9时就关门了,而城市书房则是24小时随时可以进来。读书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可以让我走到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正在城市书房里读书的任雨淅说。
截至当天,榆林市图书馆开馆试运营刚满一年,累计接待读者214.1万人次,平均每日到馆人数5866人;累计外借图书735074册次、办理读者证98731张,青少年办证量占比在23%左右;累计举办各类文化阅读活动400余场,吸引26万余人次参与,形成覆盖全年龄段、线上线下融合的阅读推广体系。
同样,位于城区新建南路的榆阳书城,是榆林市新华书店精心打造的集阅读、休闲、讲座、亲子活动、文化沙龙于一体的综合文化空间。因其设计具有榆林地域特色,并进一步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每日吸引着众多读者前来“打卡”。尽管开业也仅有一年时间,但是已举办了60余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文化活动,覆盖读者超3000人次。
“我们将始终坚持‘推广全民阅读、弘扬地域文化’为宗旨,持续深化‘文化驿站’定位,进一步优化‘政府引导+书店搭台+群众参与’模式,融合陕北文化,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探索数字化阅读推广新路径,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榆阳书城店长杨慧云说。
如今的榆林,阅读是生活的日常,书香是城市的底色。目前,全市已建成图书馆13个、城市书房25个、社区书屋253个、职工书屋332家、民间书院24家,城区15分钟阅读圈基本形成。市县同步持续举办全民阅读活动,培育出“阅读让榆林更美丽”等一大批特色阅读品牌,“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暨“缤纷四季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被评为全国示范活动。
“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能源之城,榆林亟需以书香赓续文明基因,用阅读焕发时代光彩。”市委宣传部出版管理科科长张和表示,通过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工作,榆林全力构建随处可见的阅读空间、培育创新发展的阅读生态、打造百花齐放的阅读品牌,引导全市干部群众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实践中锻铸理想信念、厚植文化自信,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