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文化

英雄故里杨家城

榆林日报 | 2025年04月24日

  “青青山上松,数里不见今更逢。”这首“诗中有画”的《新秦郡松树歌》,是唐天宝四年(745年),王维以侍御史出使新秦郡时所写。这是目前已知关于陕西神木这片神奇地域最早的诗作,也是对一千多年前的塞北苍松叠翠、雄劲秀丽、“亭亭迥出浮云间”的真实写照。唐乾元元年(758年),新秦郡复为麟州。

  唐中以来,中华河山烽烟四起,五代乱世,十国纷争。北宋虽主政中原,但与辽、西夏呈“三国鼎立”之势,边患依然,战火连年,殃及麟州。“乱世出英雄”,英雄塑精神。地处边陲的麟州人氏杨弘信自立为刺史,肩负起了保境安民、守卫麟州的重任。自此,杨氏一门将忠勇尚武的优良族风与胸怀家国的高尚品格深植血脉之中,赢得了“金刀杨无敌”威震燕云的盛名,演绎出血染陈家谷誓死报国的气节与傲骨。杨家将把大汉“封狼居胥”的豪迈、大唐四海慑服的威武承接在麟州故土上,凝结成庄严、真诚、牺牲和博爱的忠勇精神,源远流长。

  徒步杨家城,领略千年前雄关狼烟的场景,畅想杨业驰马河东的志向,登临将军祠拜谒忠魂,怀古抚今,那一场惊心动魄的陈家谷之战,一如画卷一样徐徐展开,李陵碑前老令公的一声嗟叹,震古烁今。伫立欧阳修雕像前,“杨氏初微自河西,弯弓驰马跃边陲”的诗句在记忆中涌起,享誉盛名、老少皆知的杨家将英雄群体的故事历历在目,剧本传说久久萦耳。杨家将代表人物杨业是忠义和英雄的化身,他就出生于欧阳修笔下“驰马跃边陲”的“河西”——麟州。荒凉的山峦、翻滚的河流、呼啸的风沙,这些极具生存挑战的恶劣环境磨炼出杨业伟岸的体格。号角时常在深夜响彻山谷,狼烟频频于山岗高高燃起,侵扰的敌人、锋利的刀枪、疾驰的悍马,熏染了少年意志,练就了他浑身的武艺。

  远眺西城遗址,残垣断壁之下,枯草砖瓦之间,曾经流离失所的难民、贫病交加的百姓,一定能激发杨业保家卫国的壮志情怀。俯瞰城墙脚下,遥想当年频频来袭的敌人、常常投奔于此的百姓,不难想象青年杨业东渡黄河的“决心”,更能理解他一路征战河东、北击契丹、保卫雁门、守战太原、大战金沙、血溅长空的英雄历程。宋太宗“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节茂松筠,气激风云,尽力死敌,立节迈伦,求之古人,何以如此”的评价,从政治层面肯定了杨业满腔忠义、慷慨悲壮的一生,铸就了杨家将满门忠烈的千古忠魂。杨业从出生地麟州出发,再到山西并州征战著名,后为宋家王朝落脚开封,这是一段艰辛的创业史,更是一段激昂的英雄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首《渔家傲·麟州秋词》是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任参知政事,宣抚河东、陕西,巡边至麟州时站在城头所作。当年他望着山下的窟野河川,西岸大漠长烟,东岸城门紧闭,此番情境不仅让他诗兴盎然,也让他认识到这座英雄之城重要的战略位置。54岁的范仲淹上疏《乞于麟府修起城寨招蕃汉入户安居奏》,使得因战火而濒于废弃的麟州城得以再次“修起城寨”,成为英雄故里,成为如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高地。

  远眺杨家将的故乡,这座沉寂了将近1300年的故城已从残破中苏醒,曾被历史风雨所颓塌的城址也在人们的心目中崛起,铁骨铮铮、血染忠义的英雄气场在沧桑变换中日渐明晰,其影响渐次深远。夕阳的余晖下,夕照门、德兴门、瞭望台、古井畔等遗迹恍若穿越时空,回到千年之前,范仲淹和杨家将士们行走街头,与蕃汉居民一起固垒高墙、抵御侵扰的场景,也有文彦博、欧阳修等题诗麟州、抚民戍边的情怀在凭想中闪现。在时间的轴线上,麟州故城上演了宋辽、宋夏、宋金、宋元的参差对峙和烽火交织,历经了明元逐鹿的战争洗礼,经受了明清替代的硝烟熏染,一如镜像,一幅幅一帧帧剪影着这座故城的历史画卷,延续着英雄意志的传承,赓续着精神影响的血脉。麟州故城也以杨家将姓氏冠名为杨家城,是杨家将忠勇爱国民族精神的发源地,也是神木人忠勇爱国品质的托起地,忠魂浩荡,自古传承。

  从辛亥革命时期的裴宜丞,到土地革命时期的王瀛、汪铭、王兆卿等英勇烈士,再到抗战时期的张友清、史仙舟等志士先驱,这片英雄的土地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并孕育了贾拓夫、张秀山、王兆相等一批杰出的政治精英。

  在这片热土上,忠勇爱国的精神如同参天大树般茁壮成长,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神府革命根据地组建了英勇的神府支队,各区、乡纷纷成立民兵组织,在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下,多次成功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根据地的“围剿”,成为全国少数从未沦陷的苏区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神府革命根据地不仅是陕甘宁边区的抗日前哨,也是一二〇师和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可靠后方,同时还是华北及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与延安联系的纽带。解放战争时期,神府革命根据地军民再次携手并肩,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这片土地上,八路军一二〇师后方医院、白求恩手术医院等众多革命旧址见证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革命先烈们追求理想、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一腔热血系忠勇,一抔黄土埋忠骨。无数无名英雄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忠勇精神,将与沧桑的麟州故城一同屹立在神木大地上,昭彰日月,激励后进。

  居安而思危,思危则有备。漫步故城追忆曾经的金戈铁马,当需审视如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更要传承历代英雄的精神品质,培养下一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

  千年之回溯,犹一日之追思。杨家将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之精神不可或缺的内涵,核心即是“忠勇”“坚毅”,是一个民族维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登临麟州故城,远眺神木大地,传承千余年的杨家将忠勇之魂魄、民族之精神,依然源流有根、赓续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