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版 要闻

以“人大之问”深化监督实效

——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工作回眸之二

榆林日报 | 2025年04月24日

  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之一。市人大常委会以“聚焦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为原则,坚持正确有效依法监督,寓支持于监督之中,首次启动专题询问,以“人大之问”推动高质量发展,压实为民之责。

  聚焦水脉,守护发展生命线

  2024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围绕水利水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组织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组成专项调研组,深入10个县区30余个点位开展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12场,形成问题清单28条。4月26日专题询问会上,10名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代表直面问题、直击要害,围绕水资源配置不均、农业节水设施滞后、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偏低等痛点连续发问。市发改委、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负责人现场应答,提出“构建‘四水四定’刚性约束体系”“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等10余项整改举措。人大常委会加强跟踪监督,下达审议意见,建立4方面8项任务清单,开展跟踪督查3次,推动市政府水权改革、水网建设等制度出台。

  瞄准科创,激活发展新引擎

  2024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启动第二场专题询问。面对科技创新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调研组联合专家库专家,对全市重点企业、国家级开发区开展“解剖式”调研,梳理出研发投入强度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层次人才引留难等核心问题。8月27日询问会上,10位提问人围绕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转化等问题提问,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部门现场作答,提出“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设立人才发展基金”等一系列措施。人大常委会同步建立“监督—落实—评价”闭环机制,推动市政府制定《榆林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规划》《榆林市科技创新考评办法》,促成校企合作项目落地,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加速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精心筹备,问在关键之处

  专题询问不是“一问了之”。要问在关键处,必须深入调研、精心筹备,更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解决。专题询问这种“面对面”的交锋,让监督更加有的放矢,有效增强了监督的刚性和实效性。

  会前,人大常委会通过代表联络站、网络平台征集意见建议200余条;会中,采用“一问一答+追问补充”机制,实现真问、敢问、会问;会后,形成审议意见书和任务清单,推动建立长效机制。两场专题询问会不仅是监督形式的突破,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提升工作效能,向人民交出了一份履职担当、凝聚民心的答卷。

  站在新的起点上,市人大常委会将持续深化监督机制创新,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扛起使命,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榆林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