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法治

神木市人民法院

优化司法服务 提升审结质效

榆林日报 | 2025年04月15日

  司法宣传到身边。宋艳霞 摄

  

  去年以来,神木市人民法院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联防、联调、联治机制,积极开展涉民生、“三农”案件巡回审判。2024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8135件,审执结17699件,受理诉前调解案件3670件,诉前调解成功3029件。

  “源头防”促进“末端安”

  该院构建起“人民法庭+镇(街)+社区(村组)+”多位一体的基层矛盾纠纷源头防范、前端化解工作机制,在大柳塔法庭设立“李叔调解室”,锦界法庭设立“枫桥经验”工作室,促进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

  此外,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方面,坚持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依法审结刑事案件738件。在妥善审理民商纠纷方面,受理民商事案件8964件,审结8626件,其中审结买卖、租赁、建设工程等合同案件2125件,审结离婚、抚养、继承、赡养等案件864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23份、人身安全保护令处罚决定1份;审结劳动纠纷案件661件,为47件工伤类案件兑付1000余万元,为209名农民工追回欠薪653万元,审结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案件2189件。

  “司法优”助力“营商好”

  该院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深化对重大工程、项目和活动的司法服务保障,与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企业送达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审判工作信息与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深度融合。

  同时,将商事调解中心纳入法院特邀调解组织,便捷高效化解商事争端,并邀请十家保险公司交流座谈,提升涉保险纠纷案件化解质量。通过深入企业走访调研、邀请企业家座谈交流、发放《企业经营风险法律提示手册》等方式,护航企业平稳健康发展;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在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峁遗址文化旅游区、采煤沉陷区、毛乌素治沙造林区等地成立4个司法保护基地、3个实践基地,设立1个巡回审判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跨域协作,与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运输法院、山西省兴县法院签订黄河“几字弯”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汇聚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合力。

  “小窗口”服务“大民生”

  该院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提供“就近能办”诉讼服务,在诉服中心设立党员先锋岗、“适老助残扶弱”窗口,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手把手”诉讼服务。

  大力推行诉前鉴定和诉前保全,进一步缩短案件审理周期。紧扣“智服”小切口,上线诉讼文书自助生成终端,启用诉讼费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缴费、退费“码上办”;升级智慧执行协作平台,在“执行管家”模块内设“办事大厅”,为当事人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升级执行事务服务中心,设置便民服务、事务办理、信访接待等五大功能的12个办事窗口,实现“走进一中心,事务一站清”;紧贴“法庭”小阵地,建成13个“共享法庭”,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实现了司法资源前移、解纷力量下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