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党建

人工智能时代下

党史宣传的媒介选择与传播思考

榆林日报 | 2025年04月11日

  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致辞并回答现场媒体提问时,引用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来表达中国在中美关系中的一贯立场。面对一众外国媒体,王毅幽默地建议在翻译这句话时“可以找DeepSeek来帮一帮忙”。从ChatGPT大火到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DeepSeek的强势出圈,生成式人工智能再获关注的同时,为新时代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考和选择。

  DeepSeek大模型在媒介领域的应用为党史宣传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工具。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及其宣传工作,媒介选择意义重大。马克思于1850年11月1日《国际述评(三)》的摘录中就做出了“报纸是作为社会舆论的纸币流通的”论断,马克思丰富的办报经历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证明着媒介选择在社会舆论和思想传播中的极端重要作用。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纸质媒介是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传播先进思想的坚定依靠。

  着眼当下,2025年2月22日,四川观察接入DeepSeek大模型开启智能媒体新时代。媒介领域接入DeepSeek大模型所形成的新新媒体在内容创作、审核、分发方面,在用户互动方面、运营管理方面、成本与技术方面优势巨大。换言之,拥有更标准的语言表达、更精准的投放算法、更细致的受众画像、更廉价的制作成本的新新媒体成为新时代党史宣传工作更为有力的工具。

  加快完善有关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2023年8月15日起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作为我国第一部生成式人工智能管理的法律依据,为该方面的立法工作开了个好头。但仍需明确,随着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媒介、医疗、教育、政务等领域从2025年才开始大规模接入DeepSeek大模型,当前各领域接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形成的新业态亟需更为具体和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

  “人工智能+”的新传播理念归纳为党史宣传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支撑。传播理念正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传播理念作为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及时归纳新的传播理念,不仅能够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新境界,还能科学地指导新时代党史宣传工作。

  “人工智能+”的新传播理念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延续了自“互联网+”以来传播理念一贯强调的交互性特点,进而实现了跨模态创作全链路覆盖。以党史宣传视频的制作为例,在“人工智能+”的传播时代,从文案到视频全链路支持,能生成分镜脚本,包含BGM建议、镜头语言设计等,还能优化AI生图咒语,甚至自动剪辑多平台适配版本。二是智能匹配优化分发。“人工智能+”传播时代强大的算法、低廉的成本使“内容—渠道—形式—受众”的传播理念得以成为现实。视频制作者依靠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轻松地为不同的受众提供适配度最佳的呈现渠道和形式,实现对同一党史事实的多元呈现。三是去伪存真,保证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凭借多模态识别和理解能力,可对多来源党史宣传内容进行自动识别并处理内容中的违规信息,如敏感内容、侵权风险、虚假信息等,提高审核效率,降低误判风险,确保传播内容的合规性与权威性。四是人才培养与储备,坚持人在传播场域中的主导地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传播时代的技术及其制作的产品,会造成拟态环境的扩大。全社会离信息茧房太近、离真实世界太远,甚至使用者都会遭到人工智能的“异化”。具体到党史宣传工作中,只有加强对党史宣传人才的专门培养与储备,才能在传播场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并避免因“物化”造成的党史失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