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党建

过“紧日子”有好日子

榆林日报 | 2025年04月02日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在当下,过“紧日子”不仅是应对复杂形势的现实选择,更是通往好日子的必由之路。

  从历史上看,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卓绝,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有力支撑。延安时期,面对物资匮乏,军民齐心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正是凭借这种精打细算过“紧日子”的精神,才度过艰难岁月,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如今,时代虽已变迁,但过“紧日子”的理念依然重要。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诸多方面,仍需大量资金投入。每一分财政资金都来之不易,必须花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发展面临一定挑战,在此情形下,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杜绝铺张浪费,将更多资源集中于关键领域和民生保障。

  过“紧日子”,不是简单的压缩开支,而是要精打细算、科学统筹。政府部门应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对非必要、非刚性支出能省则省。同时,积极盘活存量资金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加大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以“紧日子”的“减法”换取民生福祉的“加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乘法”效应。

  于个人而言,过“紧日子”也是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倡导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绿色出行等,摒弃过度消费和攀比心理,既能减轻生活负担,又能培养良好品德,让我们在简单生活中感受幸福真谛。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过“紧日子”是手段,过好日子是目的。只要我们秉持勤俭节约的理念,齐心协力,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关键处,必将进一步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强大力量,迎来更加美好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