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党建

从《哪吒之魔童闹海》看人才观

榆林日报 | 2025年02月27日

  近期,《哪吒之魔童闹海》在国内外掀起观影热潮。影片里,哪吒身为魔丸转世,自呱呱坠地就被冠上“妖怪”之名,深陷偏见与误解的泥沼。但他并未被外界的种种评判所禁锢,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与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成为拯救陈塘关的大英雄。影片不仅是哪吒个人的传奇史诗,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才工作中值得深入思考的诸多问题。

  长久以来,在人才评价中,“唯学历、唯职称、唯身份”的现象屡见不鲜,像是对第一学历的歧视、身份的严格限制,甚至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公然设置男性限定、985与211高校的门槛。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招聘模式,将众多“哪吒式”人才拒之门外。笔者认为,人才招聘理念亟待从“重学历、重名声”向“重能力、重需求”转变。学历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知识储备,但对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却难以做到全面衡量。过度关注学历,必然会导致那些实操能力强、创造力丰富的人才被无情埋没。职称评定若过分侧重于论文数量和科研成果,而对实际工作中的贡献与业绩视而不见,同样无法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应破除刻板式人才偏见,构建起多元立体的人才评价体系。这一体系要涵盖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工作业绩等多个维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要依据各类人才的品德、能力、水平、业绩、贡献进行全方位考评,明确区分干多、干少与不干的差异,防止出现各类不公平的用人制度,杜绝将人才拒之门外,甚至打压埋没人才的现象;要避免关系和感情用事,让各领域的人才看到希望、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此,他们才能毫无后顾之忧地贡献自身力量。

  当下,新兴行业与领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短视频创作、电商直播、漫画制作、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领域的优秀从业者,他们往往并非毕业于名校,也没有高职称傍身,但他们凭借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创新思维和卓越的实践能力,在各自领域熠熠生辉。用人单位应当树立“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全新人才观,深刻认识到只要能在岗位上创造价值、推动行业发展,就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时,要加大对新人才观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形成尊重人才、重视能力的良好氛围。积极引进这些人才,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支撑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的良好局面。

  完善人才培养与发展机制是用好人才的核心保障。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与之相匹配的培训课程、实践机会与资金支持。根据人才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与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策略,鼓励人才跨领域、跨行业交流学习,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