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版 社会民生

80后死亡率高?假新闻击中了真焦虑

榆林日报 | 2025年02月22日

  近期,诸如“80后死亡率突破5.2%”“每20人中就有1人去世”的新闻在社交平台上疯传,引发众多80后广泛关注与集体焦虑。目前,这一数据已被多方查证是谣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80后的死亡率平均约为千分之一,远低于网传的5.2%。

  那么,这样的谣言为何能如此精准地击中80后的集体焦虑呢?

  首先,80后成长于中国社会的转型期,经历了众多变革。他们出生时赶上改革开放、计划生育。上学时经历了教育收费化,毕业后国家就业分配制度取消。工作后又经历了房价飞涨、延迟退休等政策的调整,在职场还面临着“35岁门槛”等压力。

  其次,80后作为家庭独生子女的一代,要承担起同时赡养4位老人的重任。当下,国家又鼓励生育,80后又成为生育二胎、三胎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家庭中“四老两小”或“四老三小”的赡养压力,同时,还要面对高额的房贷、车贷以及子女教育的庞大开支。可以说,他们就像“三明治”中间的那层,承受着来自上下的巨大压力。

  再者,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而35—44岁人群心梗发病率在3年内激增31.8%。外卖、熬夜、久坐等“现代病”加剧了这一趋势。80后作为职场的中坚力量,长期面临着高强度工作、不规律作息与高压生活。近年来,诸如“外卖骑手猝死”“白领过劳”等与80后相关的案例频繁见诸报端,这些负面消息不断强化着“80后生存艰难”的集体印象,使得80后群体本身就处于一种对未来充满焦虑、对现状深感无奈的情绪之中。当“高死亡率”这样的谣言出现时,正好成为了他们情绪宣泄的出口。

  尽管死亡率谣言不实,但谣言引发的共鸣却是真实的,80后的身心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定期体检、规律作息、压力管理,是每一个80后个体抵御“隐形大山”的最优解。同时,也提醒社会给予80后更多的关注与理解,从政策层面入手,优化劳动保障,推动教育公平,完善住房调控和生育支持政策,帮助他们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