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健康

榆林市卫健委

聚焦多元发展 提升群众健康福祉

榆林日报 | 2025年02月21日

  2024年,全市卫健系统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强服务、惠民生”的工作目标,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下沉,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市卫生健康事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国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挂牌运营以来,采用“4+2+N”同质化发展模式,引入达·芬奇机器人等新技术、新项目与新设备,四级手术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4%,微创手术人次增长51%,CMI(病例组 合指数)值跃居全省综合三级医院第四。同时,依托人才培训基地组织310名学员“沉浸式”学习,成功举办首届临床新进展国际讲坛、中蒙俄医院管理国际论坛等多场次高水平学术交流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

  推进府谷、米脂、绥德等7个县级医院开展创伤中心建设,实现全市医疗机构“五大中心”全覆盖。依托市级医疗机构优势学科,新成立心血管、儿科等19个质控中心,新增12个省级重点专科。市中医医院新院区顺利搬迁,门诊量和住院人数创历史新高。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完工,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二病区、市第三医院、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中心血站5个市县级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佳县人民医院、米脂县医院、绥德县中医医院、吴堡县医院、府谷县人民医院5个县级重点项目顺利投入使用,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2亿元,超长期国债2.4亿元,各级医疗机构环境全面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基层服务焕发新活力

  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依托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苏州、扬州等中省优质医疗资源,先后有181名专家来榆开展巡回医疗与对口帮扶。指导9个医疗机构组建了紧密型医联体,5个县市区建成医共体影像中心和远程心电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实质进展。234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15个达到推荐标准,198个达到基本标准。为乡镇卫生院配足配齐救护车,对全市乡村医生全员全科培训,还实施就餐补助与村医养老保险政策,稳定了基层队伍,织牢基层医疗服务网底。

  惠民实事取得新进展

  榆林市积极构建生育友好环境,出台延长假期、生育养育、医保、就业等一揽子生育支持政策,持续推进适龄女学生免费接种HPV疫苗项目。中央财政支持的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成效显著,新增托位4859个,总托位15921个,每千人口托位达4.41个。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取消陪护椅收费制度等二十多项惠民举措,购置2辆采血车、新增4个固定献血屋。持续推进过敏性鼻炎防治工作,先后成立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过敏性鼻炎分析研究中心,免费发放健康包23.4万份,培训校医(保健教师)1224人,全市过敏性哮喘门诊人次较2023年同比下降22.8%,重症住院人次同比下降18.8%。

  疾病防控收到新成效

  市县两级疾控体系改革全面完成,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选聘202名疾控监督员进驻330个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实现全覆盖。28所医疗机构完成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持续推进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出台艾滋病“一对一”关爱规范,实行传染病疫情分析研判制度,举办陕北片区人间鼠疫疫情应急演练,在全省率先实行医疗卫生人员HIV职业暴露免费阻断政策,妥善处置多起散发传染病疫情,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比2023年下降39.41%。

  行业面貌发生新变化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体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医疗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查处了一批医疗领域腐败案件。扎实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指导各级医疗机构制定1500余项制度,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路生梅同志荣获“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西安交大一附院榆林医院门诊部护士长王慧慧同志成功入选“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市急救中心李薇同志获得国际紧急调派研究院“年度调度员”奖章,组织全系统深入学习路生梅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医务人员为民服务意识,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逐步形成。

  回眸2024年,是榆林市卫健委用“奋进之笔”书写榆林卫生健康事业跨越发展的一年。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惠民举措……数字的背后,不仅是“量”的改变,更是“质”的飞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望未来,榆林市卫健委将继续秉持初心使命,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榆林卫生健康事业再上新台阶。

  (本报综合至榆林市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