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法治

绥德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从“诉前调解”到“诉调对接”,再到“多元联调”——

三个“调”字解纷止争

榆林日报 | 2025年01月24日

  “如何让一纸文书真正起到案结事了、息讼终争的作用?”这是榆林市绥德县人民法院崔家湾人民法庭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也是其努力的方向。面对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和新要求,从“诉前调解”到“诉调对接”,再到“多元联调”,崔家湾法庭将三个“调”字贯穿工作始终,持续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走深走实,努力交出一份高分答卷。

  诉前调解

  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这钱我找他要了好多次,眼看要过年了,我确实着急用钱,能不能让他把钱一次性还清。”

  “钱我一定还你,但我现在资金周转不过来,能不能再宽限我一段时间”……

  2024年1月18日,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原告王某某和被告刘某向崔家湾法庭特邀人民调解员李文武诉说道。

  在了解到被告目前确实不具备一次性还款能力后,李文武立即与王某某进行沟通。他告诉王某某当前阶段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被申请人刘某资金周转确实困难,即便本案判决胜诉,刘某也无力偿还借款,如果双方能够心平气和进行协商,被告根据自身能力先偿还一部分,既能解决王某某的用钱需求,也能给刘某资金周转的时间。

  经多番调解,王某某表示愿意再给刘某一些时间,双方达成分期还款协议。为了让王某某更加安心、放心,李文武立即将调解协议提交至绥德县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有法院的司法确认作为保障,我心里踏实多了。”王某某说。

  2024年以来,崔家湾法庭采取“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工作模式,让矛盾纠纷化解驶入“快车道”,以能动司法助推多元解纷。

  诉调对接尽力减少生硬判决

  起诉、判决驳回诉讼请求、上诉、撤回上诉、再次起诉……郝某与周某的离婚案件经多次审理后,原告再次向崔家湾法庭提起离婚诉讼。

  由于原被告双方确实性格不合,且经多次诉讼几乎没有和好的可能,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徐芸考虑到双方育有一名未成年子女,以调解的方式结案能尽量减少生硬判决对孩子造成的二次伤害。徐芸先后7次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但双方对立情绪仍然很大,调解工作进度缓慢。

  在开庭审理该案前,徐芸再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通过4次“背靠背”式调解,原被告终于达成离婚协议。

  “这个案子事实明确,为什么要费这么大力气来调解?”有人问徐芸。

  “作出判决容易,但我想把对当事人甚至是当事人家属的伤害降到最低。我是一名法官,同时也是一位母亲。试着调一调,再调一调,或许就调解成功了。”徐芸说。

  多元联调

  不断构建解纷“朋友圈”

  李某甲与李某乙是同村乡邻,平日里和睦相处。因李某甲扩建道路时破坏了原来的水路,造成李某乙一家用水不便,两家产生矛盾并日益激化,后李某甲的母亲与李某乙的母亲因此事大打出手,两人均住院治疗。

  “邻里纠纷虽小,但隐患却大,这个疙瘩一定要解开。”案件受理后,崔家湾法庭办案法官说。

  办案法官立即与崔家湾镇政府、崔家湾司法所、崔家湾派出所及当事人所在村的村委会对接,共同商讨对策,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经过11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就争议水路的雨水排放和水井房日常维护达成一致意见,打架斗殴问题也一并得到妥善化解。

  诉前耐心倾听,诉中细心查实,诉后用心引导。近年来,绥德县崔家湾法庭积极推动“多元联调”机制,联动辖区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综治中心、律所等力量,不断扩大多元解纷“朋友圈”,推动“法庭+”纠纷化解工作模式,灵活、有针对性地化解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各类矛盾纠纷,切实让矛盾纠纷得到实质性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