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佳县为找准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打破教育改革“藩篱”,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为县级重大自主改革任务,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办好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学校为目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扩大交流合作,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各学校校风、教风、学风持续向好,家长、社会满意度均显著提高,教育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坚持教育优先
取得顶层设计新突破
坚持高位谋划,研究制定了《佳县教育改革十条措施》及9个配套文件,启动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教师绩效分配、校长选聘制、教师竞聘制等一系列改革。同时创新了领导领衔机制,明确县级领导兼任重点学校党支部第一书记,定期深入学校现场办公,形成了全县上下齐抓教育的崭新局面。基础教育质量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均取得新突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验成功通过,第二幼儿园接受了省示范园复验,第四幼儿园申报创建市级一类园,全县公办幼儿园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均达100%。全面消除“大班额”现象,第一小学等12所学校申报创建优质均衡学校。
激发教师活力
实现机制体制新突破
实施教师竞聘制改革,坚持“按需设岗、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制定教师工作量化折算办法,打破“平均主义”,将量化考核结果作为兑付考核奖金、评定职称的唯一依据。创新帮带机制,激发教学活力。积极开展研讨、观摩、课题研究等活动,充分发挥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引领、带动、辐射作用,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教风和教学水平都进一步提升。2023年,5人获评市级教学能手,4人获评省级教学能手,被评选榆林市新时代立德树人好学校2所,榆林市最美乡村教师和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各1人,榆林市好校长1人、好班主任3人、好教师5人。
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办学模式新突破
持续加强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职业院校对接合作,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依托与榆林高新区教育共同体、华栋中学合作办学机制,多批次组织交流互学,全方位借鉴先进经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增强。引进汉中龙岗中学,聘请管理团队、优质师资全盘接管运营佳县龙岗实验中学。大胆探索“学区制”改革,推行“12+1”大学区管理模式。合作办学示范引领逐步凸显,优质生源从“向外跑”转变为“往回流”,秋季学期佳县中学招生959人、全县初中招生840人,较毕业人数分别增加573人、88人。2024年,佳县中学参加高考290人,二本以上上线174人,上线率60%,较改革前提高31个百分点;参加中考752人,上线542人,上线率72.1%,较改革前提高21个百分点。小学统一测试成绩明显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5%,各类教育呈现协调共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