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在起伏的川中丘陵深处,一个名叫马家湾田边房子的小地方,公社广播冲破晨曦的阻挠之时,一个羸弱的男婴呱呱坠地。前面已经生了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孙家夫妇,在这个低矮茅草房里,相对苦笑出声。那个男婴,便是我。
我童年时,每天跟着出早工、挣工分的父母,贪婪地在乡野田地里搜罗漏网的落花生,或者橘树上残留的果实等,牵挂着一切可以果腹的东西。稍大时,感觉总有干不完的农活,春种夏收,上山翻土点麦,下田插秧打谷……即便现在,我也经常梦见赤着足,与小伙伴攀爬上树,搜集蝉壳,赶场卖钱。
1992年,在我头悬梁锥刺股准备中考之际,看似平静的表皮下,命运的暗流已经波涛汹涌。考试首日,我的语文、数学考得都很顺利。第二天上午考的是化学,多项选择题目上,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致命错误,没有将答案填写在机读卡上……在中午学校的考试准备会上,心存侥幸心理的我,悄悄询问身边的同学,他们轻描淡写的回答,却让我如坠深渊。命运如女巫,狰狞地环抱着双手,恶毒地站在角落里,无情地嘲笑着我!是啊!天大的笑话,全区6所初级中学,1200余名应届考生,一个能跻身其中前20名的全乡第一名的我,竟然以如此方式出局,有谁会相信!
坚持着考完试,我痛苦得夜不能寐。多数时间,我孤身待在离家不远的水库边。夕阳在水面跳跃,我的心却冷如死灰。那一刻,我想到了无数个呵气成冰的冬夜里,陪我复习的墨水瓶做成的莹莹灯火,房间里能穿透墙壁的沁骨的寒冷。想到为买上照明的煤油,我常常爬山路、过田坎、趟溪沟,去相隔9公里的外婆街上打煤油。
7月底的中午,躺在床上,偷偷收听公社广播。中学校长孙平勋兴高采烈地通报着当年的中考成绩。广播里的名字,一个个如此熟悉,却又如此烙痛我的心。我的伤口,又开始被揭了伤疤,缓缓往外渗血。他们是天之骄子,无疑是鲤鱼跳龙门的典范。昨天,他们还和我一样寒窗苦读,今日,就将随着一纸通知书,从此改变命运。
当年四川省省属普通中等专业招生考试录取分数线为520分,成都市属普通中等专业招生考试录取分数线为505分,我的分数是497分,如果答上那40分选择题……要知道,我曾经是市里的化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但是,已经没有如果了。
我的数学老师黄长春在得知我的情况后,托人带信,要我去街上会他。我清楚地记得,日暮时分,我赶路到乡镇时,他祥和的眼神看着我,温柔的双手在我头上轻轻抚摸:“多好的娃儿啊,明明晓得没有希望考上了,还能一个人咬牙坚持考完试。就凭这一点,老师相信你,今后一定会有出息的!”随即,他从自行车后架上,掏出一本名为《人生》的书递到我的手里。书的封面已经不新,看来是黄老师非常喜爱并多次翻阅的书。临别时,黄老师细细地为我理理衣领,语重心长地说:“孩子,抬起头来,你的人生刚刚开始。没事多看看书,下学期,老师还当你的数学老师,我也希望,看到一个全新复活的你。”
整个暑期里,我抱着路遥先生的《人生》,被其中的人物深深吸引。强烈的代入感,仿佛打开了生命中的另一扇窗户,迎面拂来的新鲜空气,渐渐让我忘记了内心的伤痕,苦恼着高加林的苦恼,快乐着高加林的快乐。人生如此跌宕曲折。于我,我同情高加林,为他的生活挫折而流泪,却并不认同他是在攀高枝,只是他对困顿生活的本能反应。在残酷现实面前,高加林忘恩负义也罢,不劳而获也好,薄情寡义也罢,都是他对人生的反击和执着追求。
1992年9月,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再次走进母校复读。失败过一次,更加无惧风雨,信念的坚定,足以让我无比坚强起来,乐观自信地对待人生挫折。
人生如此戏剧化。1992年,刻骨铭心的中考化学答题卡让我悔不欲生;1993年的中考,我事先命中化学卷采用的高难度题目,获得高分,顺利考取湖北武汉的一所普通中专。命运兜兜转转,当年折戟沉沙的化学科目,如今又被回旋镖击中,将欢喜,以同样迟到的方式,偷偷塞进我的怀里。我,也因自己的最终努力,成功地实现了人生飞跃。
1994年,我在学校图书馆里借阅到了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也从中看到与自己相同和不同的世界。我认为,孙少平、孙少安等中国式普通平凡的农村青年,代表着两种转变,一种是传统的农民和农民企业家,另一种是对农村农民农业思考的新型农民,是对“三农”的探索与改变贫穷的努力,他们无论成功与否,都是注定不平凡的。
苦难啊,却还在继续困扰着我。我考上中专的同年,父亲因病去世。结婚的哥哥与我和母亲分了家,我与哥哥各自承担了一半的外债。一天,我安静地在学校上晚自习,班主任老师把我叫出教室,说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大中专学生,可以享受学校的困难补助。
我拒绝了班主任委婉的好意。和书里的孙少平一样,为了改变生活,暑假里,我去了成都。在哥哥的帮助下,我在远房表哥手下承包的建筑工地找到了活。作为临时小工,我每天干的工作,就是绑扎钢筋。在电子科技大学新建的教学楼宇里,我经历了人生最惊险的生死轮回。某天在合上电闸的一瞬间,穿着湿淋淋破胶鞋的我突然触电,电光火石间,我张开嘴,却发不出任何声音。何况,所在楼层四周,也没有工友。慌张间,我想到了家里憔悴的母亲,想到我刚刚开始的人生梦想,想到所有的不甘……生命的痛苦挣扎,无奈的生死煎熬,在不过几秒之间,奇迹发生了,刚刚被电击而粘连在一起的右手,像被拒绝后反弹回来,迅速恢复了正常。
在我看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塑造的主人公结局,也许并不完美。但生活,原本就是由这么多的不完美,甚至是残缺拼凑而成。先生的创作,皆源自他真实的底层生活,折射出普通平凡人群的坚毅追求,他们或内敛,或热情,可贵的是,他们在人生的转角处,从未随波逐流和放任自流,而是善待生活,乐观面对,平凡之中体现出不平凡。
路遥的创作,源于生活,来自他对生活的感悟,反映出普通人群的平凡和对改变命运的孜孜追求。在生活的困顿面前,主人公表现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努力,表现出突围和改变生活,以及战胜情感压抑束缚的勇气。因工作原因,我经常遇到现实生活中,不少花季少年的陨落,有21岁的年轻人,为仅仅6900元欠薪轻生;有18岁的高三女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生怕父母和老师的埋怨责难而走向江水……如何面对和正确处理人生挫折,强化青年心理建设,是当今教育面临的棘手难题,也同时需要社会和学校、家庭多方共同努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留住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魂和魄,才能让我们继续屹立于东方,并能行稳致远,当然,这也是先生生前和逝后的希冀之所在。
路遥刻画的孙少平个性内敛沉稳,贫穷得只余下微不足道的自尊。但是,同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对于人生,他有着自己睿智和独到的见解。生活多变幻,雨晴亦无常,但请带上自强的伞,为自己撑开一方天地。如此,平凡的生活,也能开出不平凡的花朵。所谓“小人物也有春天”,即便是微小如普通的一粒尘埃,也能活出自我和精彩,这也是路遥所偏爱并追求的。
有着坚定的人生信念,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及未来,并光明磊落地去努力,去争取。不会为繁芜世界干扰,更不会在现今网贷和电玩游戏等无止境的过度欲望中迷失和沉沦。生活,首先是付出,而不是给予和提前支取,期望过高,失落风险也就越大。生活,也有底线,不要轻言放弃。纵使你再平凡,也是世间的唯一,请保持自信自立,不为斗米而折腰,也不走向极端的自大,所以,能活出智慧的自我,这也是路遥的书告诉我的。
我敬仰路遥,不仅仅是他起伏的人生历程,还有他笔下成功塑造的,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灵魂的人物。他们的犹豫,他们的失落,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执着。更多的时候,我从路遥作品的背后,读到的是先生的同情怜悯,是他对人生的睿智理解,是他对善良人性的了然诠释,对人生哲学的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