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版 头版

不一样的“打法”赢未来

——榆林传媒中心2025年新年献词

榆林日报 | 2025年01月01日

  尖端技术加持的智能矿井走在世界前端,沙海变林海引得非洲兄弟连呼“Amazing ”,打造西北地区规模最大马铃薯全产业链卓有成效,信天游声振寰宇、大秧歌扭上国际舞台……站在旧岁与新年的交接处回望,榆林的2024,注定闪亮耀眼、卓尔不凡。

  从似锦繁花中撷取亮眼成就,于众说纷纭中凝聚价值共识,从层层迷雾中寻觅事件真相,在扶危济困中守护社会良知……对于从未停止奔跑的我们而言,刚刚过去的一年,同样硕果累累、收获满满。

  人生的意义不仅是抵达,更重要的是勇敢出发。我们聚力把技术的“护城河”挖得更深,首次引入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内容生产,制作《与光同行的人》等30部公益广告及“二十四节气”系列宣传片,开启属于自己的“智媒时代”;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4K超高清转播车系统、全媒体智能化资源管理系统、虚拟演播室等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领跑全省地市融媒行业;在第八届丝博会上,作为唯一媒体参会方启动“中国好礼 榆林有礼”第四届榆林文创设计大赛,让精美的文创产品从图纸走向市场;全省率先成立运营文化大数据中心,为全国地市媒体文娱数字经济创新提供“榆林样板”。

  目标从不遥远,一天天、一步步,只管全力以赴,剩下的交给时间。我们努力把新闻作品颗粒度调得更细,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深化“三个年”活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南部县产业振兴等重大主题,精心策划,系统部署,组织200多名采编人员深入基层“抓活鱼”;跟踪报道路生梅、申柯瑜等40余名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全媒体点击量超过4000万次,80%的受访者被授予各级各类荣誉称号;品牌栏目“小红热线”帮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上百个,“郝记者讲好故事”筹措资金29万元扶危济困,“四嫂秒杀”“小王说新闻”“游说”等栏目获得全国融媒行业高度认可。

  出海归来,每一网都兜住了奋斗的硕果;一路风尘,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畅快。我们坚持把视野画在更大的坐标轴上,大胆尝试,投资400万元拍摄完成第一部自创电影《老腰鼓》,获评2024年度省市重大文化精品项目,影片即将在央视电影频道上映;锐意创新,首次举办“中国著名诗人榆林行”采风活动,邀请40多位知名诗人行吟塞上,创作出版《榆林颂》诗歌集;突破自我,创新开办首个大型文化公开课栏目《晓得陕北》,遍邀国内外知名文史专家齐聚塞上,携手擦亮榆林文化名片;瞄准国际,全年投送央级外宣作品181件,创历史最好成绩,自主采制的12件作品在《中国日报》英文版和中省主流媒体注册的脸书、油管、推特账号播发,彰显独一无二的“榆林气象”;拥抱流量,说人话、切热点、有态度,做精做优“学习强国”榆林学习平台和抖音号、微信视频号、哔哩哔哩号内容,全媒体总用户量达到1850万,同比增长11%。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们积极推进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以“十个一体化”工作法抓改革、促融合,求实效、谋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持续走向纵深。坚持将党纪学习教育与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深度融合,业务骨干参与“干部大练兵”2000余人次,聚力打造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全媒体人才队伍。先后获评中省市各类荣誉、奖项209项,在媒体融合的主战场上打了一场漂亮的突围战。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并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智能化的浪潮呼啸而来,推动媒体行业旧范式与新范式更替、传播旧格局被新力量重塑。但在这翻天覆地的变革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新的赛道和新的希望。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加快融合步伐,系统推进流程管理、考核激励、人才培养等领域改革创新,以新技术、新平台、新形式、新手法更好讲述榆林故事、展示榆林形象,用不一样的“打法”赢未来。

  新“打法”需要主动出击、深度变革,但并不是盲目行动、乱打一通,而要讲求策略与方法。我们要与时代肝胆相照,牢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要持续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常做常新、久久为功。要涵养为民情怀,练就过硬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让每一次落笔都是作风在行走,让每一次点赞都是人心在凝聚。

  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你我又要出发。不妨也为生活换一种“打法”,无惧阴晴、踏歌而行,以奋斗为帆,为梦想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