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王阳明的论学语录和书信集,是研究王阳明心学观点的重要资料,也是一部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儒家哲学著作。我将其放置在办公桌的一隅,工作之余,或劳逸结合间隙,随手打开折页,读上一两小段,体会王阳明“致良知”“心即是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我常常会掩卷沉思,或顿悟、或叹服、或存疑、或开朗……
有一天,读到《答聂文蔚》的书信,有一名话:“呜呼!圣人之治天下,何其简且易哉!”初读,有一点疑惑:为什么圣人治天下简且易呢?天下容易治理吗?再读,王阳明写道:“世之君子,惟务致其良知,则自能公是非,同好恶,视人犹己,视国犹家,而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求天下无治不可得矣。”王阳明的意思是,只要是你本着良知、公心去做事,与天下万物融为一体,那么想治理不好国家都难。这句话使我顿悟,继而叹服。想想为什么历史上清官能治理好百姓,而昏官却让百姓民不聊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官本着良知与公心做事,而昏官是昧着良心本着私心做事,所以清官做事简且易,而昏官做事就弯弯曲曲复杂多了。
网络上常有人感慨:累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遇到的人。复杂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总之,就是比起做事,做人更难。做人为什么难呢?就是因为人存有各种私心杂念。王阳明说:“后世良知之学不明,天下之人用其私智以相比轧,是以人各有心,而偏琐僻陋之见,狡伪阴邪之术,至于不可胜说。”“无怪于纷纷籍籍而祸乱相寻于无穷矣。”如果做人都保有赤子之心,致良知,存公心,那就简单多了,没有做不好的事,也没有难做的人。
王阳明说:“尧、舜、禹三王之圣,言而民莫不信者,致其良知而言之也;行而民莫不说者,致其良知而行之也。”圣人说的话百姓没有不相信的,就是因为圣人的言行是出自于良知。人们做事如果不是出自于良知,不是出自于真心、真诚,那么就算形式再完美,效果也是会打折扣的。
这就是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学的魅力所在,真理其实就是最简单、最直指人心的,而所有的巧伪装饰都是为了掩盖谬误、混淆是非。
继续慢读《传习录》,继续细思书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