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工作人员向老人普及金融知识。 周海月 摄
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要求金融机构积极融入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增强老年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此,记者走访了我市多家银行网点,了解我市“适老化”金融服务开展情况。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业务办理体验
“你好,我要转账。”“请插入您的银行卡。”12月4日上午,在中国工商银行榆林肤施路支行,74岁的瞿建和正在体验智能柜员机带来的便利。该设备融合大字体界面、智能化语音导航系统,增加存折办理功能,适合老年群体操作。此外,从无障碍通道、紧急呼叫按钮、爱心驿站、爱心座椅等设施配备,到老人优先爱心柜台和工作人员一对一专属服务措施,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关爱。“现在办业务特别方便,还给提供轮椅、拐杖、老花镜,有不懂的地方,工作人员会详细介绍,服务越来越好了,我们心里很踏实。”瞿建和说。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该网点工作人员还会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客户及时提供上门服务,并定期举办面向老年客户的厅堂微沙龙活动,发放《老年人金融服务手册》,提供实用的金融知识和防骗技巧。“接下来,我们会持续关注老年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丰富金融供给,延伸服务内涵,积极打造工商银行行动无阻、沟通无碍、业务无怠、遇事无忧、关爱无暇的特色适老化服务。”中国工商银行榆林肤施路支行行长张露说。
优化现金服务,满足日常消费需求
相较于电子支付,老年群体更偏向于使用现金支付。今年4月起,我市多家银行推出“零钱包”兑换业务,老年人可根据自身需求,兑换不同面值的纸币和硬币。灵活便捷的服务,既解决了老年群体在智能支付领域面临的操作难题,也满足了他们的日常消费需求。
12月10日,记者在浦发银行榆阳支行看到,除了专门的零钱兑换窗口外,大厅内还设有纸硬币兑换一体机,市民无须排队预约,就能自助完成纸币、硬币、零钱和整钱兑换。据了解,今年4月至11月底,该行柜台完成“零钱包”兑换400余次,纸硬币一体机接待客户1000余人次。
“为了提高大家对这项服务的认识和使用率,我们组织多次社区活动,向公众普及‘零钱包’的使用方法和好处。未来,我们将扩大‘零钱包’服务覆盖范围,同时精准分析老年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暖心服务。”浦发银行榆阳支行副行长薛晓航说。
普及金融知识,防范老年金融风险
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市场,如何帮助老年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目前,我市多家银行除在网点大厅的电子大屏上播放金融安全防范相关视频、在醒目位置摆放相关宣传手册外,还会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社区、乡村、医院等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前不久,交通银行榆林分行工作人员走进榆林高新医院崇文路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向现场60余名老人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工作人员从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硬件设施和服务流程等方面展开宣讲,并通过典型案例揭露各类诈骗“套路”,帮助老人提升防范诈骗意识、识别诈骗能力,守好“养老钱袋子”。
兴业银行榆林分行工作人员于近日走进榆阳区青山路街道,以防范养老诈骗为重点,通过发放宣传折页、结合真实案例情景化展示老年人易受骗场景等方式,提醒辖区老人时刻保持警惕心理,避免上当受骗。
下一步,我市各金融机构还将持续优化营业网点布局,提升手机App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客服热线适老化改造,不断创新和完善金融产品,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