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关注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路遥,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的文学作品影响了无数的后来人。12月1日,“我读路遥”全国征文活动颁奖典礼在清涧县举行,征文活动参与作者涵盖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
黎明前仍有黑暗
读路遥,各人有各人的隐晦与皎洁。但终归是作品中激人奋进的力量,让我们有了重新在生活中拼一把的底气。
本次征文活动优秀奖获得者、吉林省通化市的蒋冬梅在作品《昨天今天明天,我们读路遥》中写道:“今天的我们,读路遥,在读什么,想要获得什么,还能获得什么?我想,我们是想获得他作品中的爱和力量,想要继续探索爱和力量的涵义,想要拥有更好的爱,拥有更大的力量。”
路遥所书写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但他文学作品的精神力量却与日弥坚,恒放光芒,被人们一再阅读。据了解,《平凡的世界》常年占据高校借阅榜榜首,现当今的风流人物也有不少都曾谈到是《平凡的世界》给予了他逆境中前行的力量,认清了苦难的价值和意义。
三等奖获得者、湖南省湘潭市的陈泽鹏在作品《信天游》中说:“我读完《平凡的世界》后,发现世界上有这么宽广的天地,我现在所经历的痛苦,不过只是茶杯中的风暴而已。”
《平凡的世界》《人生》是路遥最重要的两部作品,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是强大的主体和蓬勃欲出的生命力,虽然生活得艰辛,却并不为苦难和痛苦所击倒,他们的奋斗让平凡而普通的青年人看到前景和希望,这也许是路遥小说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在最低洼处也要向光而行
路遥曾说:“这个世界是一个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也是一个永远伟大的世界。”
此次来稿的作者中,有基层作家、教师、医生、军人、学生、保姆、保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生活中的“平凡人”,在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地提到曾经或者现在正在经历着生活的苦难,但是他们从路遥的作品中汲取到了向前、向上的力量。
二等奖获得者、湖南省涟源市的陈建明曾面临着同高加林一样的人生选择,他在作品中写着:“当我在失落与迷惘之中再次捧起《人生》时,我仿佛置身于黄土高原上,在开着坼的大地上打着赤脚飞奔着,想要蹚出一条与牲畜和庄稼,与野草和荆棘不同的道路来。”
路遥笔下的高加林、孙少平、孙少安是平凡生活中的奋斗者,但是今天的很多人也是一样,也处在同生活和命运抗争的最前线,他们都相信只要奋斗一定可以改变自身的生活乃至命运。
接受平凡但不甘于平庸
生而平凡,但不甘于平凡。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人生》中高加林立志要走进县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孙少平为了改变家里的“烂包”光景而努力。他们都是书中的人物也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
现实中,路遥在写作《人生》之后,踔厉奋发,继续向前行进,在写作《平凡的世界》前,做了充裕的准备,翻阅了10年的报刊杂志,并去煤矿等地体验、观察,所以才有了那些动人的文字。
“不可否认的是,我也许终其一生都只能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却在路遥先生笔下看到了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一生。”三等奖获得者、榆林学院23级历史学专业学生刘佳瑜在作 品《霜影吻骨,微荧成书》感慨道。二等奖获得者、宁夏银川的农民作家张彦妮在作品《路遥,我的精神导师》中写道:“我在平凡里追求不平凡,就意味着我永远不可能接受平庸。”
你我本平凡,但生活啊,跑起来就有风。在平凡的世界中,我们要以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品格来应对平庸。在平凡的日子里,我们都要好好地生活。像孙少安一样去奋斗,像田润叶一样去爱,像孙少平一样去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