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文化

榆林西方境的前世与今生

榆林日报 | 2024年12月06日

  榆林西方境的前世

  榆林城的寺庙过去流传有四绝:“东方境的鼓、西方境的壶、香云寺的佛、上帝庙的钟。”意思是说,东方境有牛皮大鼓一面,可容四人在上面对坐玩牌,以锤击之,其声如雷;西方境有大铜水壶一把,铜质造就,硕大无比,以壶烹茶,可供上百人饮用;香云寺有大佛一尊,高约8米,为铜质鎏金立佛,通体袈裟上遍铸三厘米左右小佛,堪称集佛像之大成;上帝庙有大钟一口,体型巨大,钟声洪亮,可闻数十里之外,堪称钟中之钟。

  这四绝,让很多老榆林人念念不忘,可惜在“文革”中被毁,现在只能闻其传说了。

  位于榆林城内西南角的西方境,是明、清时期榆林有名的家族祠堂,为明朝总兵尤继先建。尤继先曾任延绥镇副总兵、总兵,坐镇榆林。尤氏家宅的西边即榆林城的西南角,大致在现在的运输公司以西、万佛楼下巷以南,这里曾是尤氏家族的田产。

  尤继先起先是在这里修建了一处花园,称为“后乐园”,后又把家寺建在此处,定名“西方境”,取意为西方(古印度)诸佛所在的地方。尤继先去世后,尤氏家人在寺内修建了尤公祠。据记载:榆林尤氏“起于明代、武将世家”历经十传。明朝中后期,总兵及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共有四十多位尤姓将官的事迹被载入各种史籍、方志中。

  明嘉靖年间,延绥镇将尤河、尤月,官居总兵。赠上柱国、光禄大夫、总兵。万历朝固原、辽东、蓟镇、延绥四镇总兵官尤继先,习兵敢战,因作战中被射伤一只眼睛,时称“独目将军”,名震西陲。他在蓟镇、永平、山海镇守十多年,蒙军不敢进犯,民生安定。《延绥镇志》留下了“总兵尤继先谋勇过人”的美誉。

  明万历三十九年,蓟辽总督薛三才,题叙将领以明功赏疏,“锦州游击尤彪壮志从戎,勇敢斩猷,豹略久闻塞上,雄名更著行间”。辽东总督向朝廷奏报说,尤彪“惯战知名”“援辽久著勤劳”,请朝廷“加衔”,兵部也奏请给他“升偿”,这是对榆林卫援辽名将尤彪从戎戍边的真实记载。

  明朝启、祯年间,尤其以沈阳总兵尤世功、山海关总兵尤世威、宁夏总兵尤世禄三兄弟,并称“尤氏三雄”的事迹最为著名。

  天启元年,努尔哈赤率后金军数万人攻陷沈阳。沈阳之战,明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战死。尤世功的妻子吴氏得知丈夫战死的消息,立誓言说:“夫既以臣死,我当以妇死。”在后金军攻破辽阳城之际,吴氏自缢而死。长子尤元龙叫人放火烧楼,自己赴火而死。

  朝廷念其一门忠烈,追封尤世功为“太子少保、左都督”,谥号“愍忠”。荫一子本卫指挥佥事世袭,夫人吴氏诰授一品夫人。

  尤世威自小习武,世袭榆林卫千总,先后任辽西游击将军、建昌营参将,山海中部副总兵。崇祯二年,升任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镇守居庸、昌平等处总兵官,代摄蓟镇事。尤世威在昌平护陵三年,援防蓟州、京城,屡建奇功,深得百姓爱戴。

  崇祯十六年十月,闯王李自成攻陷西安,改西安为长安,改大顺王为大顺帝。李自成亲率大军向陕北进军,驻守延安的延绥总兵王定节节败退,义军先后占领延安、绥德、米脂,然后由制将军李过、权将军刘芳亮率七万大军进攻榆林。当时榆林守军不过七千多人,总兵王定带了两千人马出城到河套去搬蒙古救兵。镇守榆林的只有五千官兵,众将一致推举卸任的原延绥总兵李昌龄坐镇指挥,伤病在家的尤世威为主帅。

  李过派了两个人带着李自成的亲笔信、五万金(白银),准备招降,不料连城门也进不了。尤世威与众将士“歃血誓师”,誓与榆林城共存亡。

  劝降不成,李过就号令七万义军对榆林发起围攻。城头上,守军将士们手持火铳弓箭,倾倒滚木礌石,就连妇孺也争相运送物资。义军只好加强攻势,调来了从明军手中缴获的大炮,同时又在东南城角下秘密挖掘地道,埋设大量火药,伴随着几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城墙轰然倒塌,大批义军沿缺口蜂拥攻入城内。城破后,尤世威仍指挥守城官兵进行巷战、拼死抵抗,直至力竭被俘。义军虽攻下榆林,但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据不完全统计,这场战役,守城军民及义军死亡上万人。

  四位总兵尤世威、王世钦、王世国、李昌龄被关上槛车,押往西安“大顺王府”面见李自成。几人在李自成面前昂首挺立不下跪,李自成说,诸位都是名将,如能助他平天下,就给封侯。几人誓死不降,李自成发怒,下令把尤世威、王世钦、王世国、李昌龄等十六位将领杀害在西安钟楼下,着实悲怆。

  尤世禄文武双全,先后任建昌营游击、车前营参将、忠英营副将。此时,后金攻占了辽东全境,继而攻克了辽西的前沿广宁,朝廷派兵部尚书孙承宗为蓟辽督师。孙承宗很赏识尤世禄,认为是“少年英锐”,调他为山海左路总兵。天启年间,皇太极率领十万大军西进,展开了为时25天的宁锦战役。皇太极围攻锦州十多天攻不下来,留一部分继续围攻,并带领万兵南下围攻宁远。镇守宁远的总兵尤世禄在城外与后金兵展开激战。尤世禄坐骑被射伤,换马继续冲杀,后金军的士兵战死无数却始终未能靠近宁远城墙。皇太极看到难以取胜,不得不撤围宁远。战后,尤世禄升任宁夏总兵。

  “独目双关赢敌寇,三城五虎殉军门”,指的就是明代榆林卫尤继先、尤世威家族赤心耿耿、尽忠大明的历史。

  明万历后期,西方境内建有“尤继先将军祠堂”。清乾隆四十八年,西方境始建“尤世威祠”。

  晚清民国初时期,西方境又建起了“乐善庵”。乐善庵内设“育婴堂”。这个民间慈善机构曾收养孤儿260多人,社会声誉极高。尤氏划定附近三晌半耕地,出租收入供“乐善庵”“育婴堂”的僧尼种菜食用,榆林城内“三十六家边商”的代表及著名慈善家李大善人李天恩多次慷慨解囊赞助育婴事业。20世纪40年代初,李天恩有感于“育婴堂”经费困难,自愿提出每年向“育婴堂”捐款二十万元扶持。由此公众议决,将“育婴堂”更名为“私立天恩育幼院”,并聘请李天恩担任名誉院长,受到当时省政府嘉奖表彰。榆林和平解放后,“私立天恩育幼院”由榆林人民政府接管。

  陕北早期革命家曾把西方境作为榆林地下党组织的秘密活动地址之一。刘志丹曾在此多次组织召开秘密会议,传达陕北特委关于开展武装斗争和兵运工作的决定。新中国成立后,曹力如任榆林军管会主任、朱侠夫任副主任,榆林人民政府将西方境确定为革命遗址单位,给予了保护。遗憾的是,1988年,西方境寺院却因当时榆林地区运输公司修建大礼堂拆除。

  榆林西方境的今生

  尤氏家族源远流长,人才辈出。万历朝辽东总兵尤继先,屡建奇功。天启朝沈阳总兵尤世功、山海关总兵尤世威、宁夏总兵尤世禄,时称“尤氏三雄”。参将尤岱蓟镇总兵、尤捷榆林卫千总,尤翟文皆骁勇忠烈,名垂青史。清代康熙皇帝巡榆时,在西方境寺尤公祠看到尤世威及榆林守城将士忠于职守、以身许国的英勇,心怀感触,于是特地赏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予以褒扬。“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八字,曾勒石刻功于榆阳桥首。尤氏祖茔亦有碑记,不想因年久失修,碑已无存,令人遗憾。

  20世纪90年代初,在尤姓后裔尤德的倡导下,西方境得以重建于榆阳区尤家湾村。

  尤家湾位于榆林城南十里多地。尤德,1926年生于榆林尤家湾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受共产党人曹力如的教育与培养,走上革命道路。离休后,尤德想在尤家湾恢复西方境及尤公祠,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及众多人的大力支持。

  经过多年努力,现在,青砖碧瓦、拱门古朴、碑石林立、雕梁画栋的西方境景观初具规模,石牌楼气势恢宏,“南踞盛地慈幼善业恩塞上,北望故址忠刚英气卫榆阳”雕刻两旁。不远处还有一片植物园,三十六个品种的牡丹,红的、黄的、白的、粉的,芍药和其它花草绽放园中,在鲜花盛开的季节,清新的花香让人陶醉。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一,这里还保持着庙会传统,也是尤氏家族集体祭祖日,旨在弘扬将门之风,传承先祖从军之戎马精神,激励后代。

  尤氏后裔尤春堂说,西方境“尤氏家族委员会”近年已圆满完成榆林“尤氏宗谱”的编修发放工作。将来力争将榆阳桥头康熙御书“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御碑亭”等,尽早恢复重建于西方境内。如有可能,还设想打造一个榆林总兵陈列馆,把明代在榆林任职过的总兵一一陈列,让后人进一步了解榆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有历史才会有文化,挖掘老榆林历史断点,是这个时代的历史使命,因为西方境不只是尤氏家族的发展史,更是榆林明清史上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