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文化

铁葭州纪略之——

翻身人的歌

榆林日报 | 2024年10月21日

  银河浩瀚,宇宙无垠。1970年4月24日晚九时许,听得一声号令,大漠深处酒泉发射基地,一条斑斓火龙腾空而起,尾焰呼啸刺破暗夜,径奔茫茫星空。10分钟后,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准确入轨(约2小时环绕一周)。与此同时,《东方红》美妙旋律,以20.009千赫频率,发自太空深处,回响“蓝星”寰宇。那一瞬间,世界强国目瞪口呆,整个中国都在欢呼,佳县城乡彻底沸腾了。

  凡事皆有缘由。旦溯原委,只能从二十八年前的一桩往事说起。1942年冬,陕北佳县张家庄农民李有源,摸黑起早,欲往附近县城寻点活计。行至半途,瞅见天边霓霞初露,夜幕渐退正好赶路。待再次抬头,云霓幻变万道霞光,一轮红日冉冉升腾,欲跃吕梁山脊,天际瞬间一片通红。境由心造,触景生情。李有源虽一介农夫,但自打有了“边区”政府,八路军舍命抵御倭寇,日军铁蹄阻于黄河东岸;共产党倡导“减租减息”,实打实生活明显改观。情不自禁有感而发,遂就在一张麻纸上,借民间“白马调”曲牌,填写下“东方红,太阳升”四句秧歌调歌词。

  世间人寰,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李有源生于兵荒马乱饥馑之年,旧社会“典地”驮盐惨淡光景、“闹红”后开荒七八晌,存谷十余担两相对照,反差强烈有如天壤。爱有所指,情有独钟,有源老汉感激涕零。抗战之初,就以一曲“三山低、五岳高,毛主席治国有功劳,边区办得呱呱叫,老百姓们颂舜尧”,开启了乡间“草根”创作。

  一座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人帮。李有源读过几年“冬塾”,虽能写会编、能弹(三弦)爱唱,毕竟拦羊嗓子回牛声,比不得增正、锦旗两位侄儿年轻且更有活力。尤其李增正,不仅当“伞头”秧歌扭得好,更天生一幅清亮嗓子,几句不长不短秧歌词,经他演唱发挥,众人耳目一新,纷纷学唱仿效。南下“移民队”副队长李锦旗看得眼热心动,指挥队伍边走边唱。一番悉心调教,尚未走出县境,“移民歌”已然有模有样。

  说来也巧。当时佳县乌龙铺,“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正在当地采风。众人拾柴火焰高。李有源叔侄放开了喉嗓,一遍又一遍地唱;艺术家们悉心倾听,一字又一句地记。只一夜功夫,“移民歌”前四小节,被改编成三叠三段,格局境界再上新台阶。带回延安后,著名词作家公木执笔,刘炽、王大化等人群策群力,《东方红》于1945年11月,在沈阳隆重推出。公演当天,台上群情振奋歌声嘹亮,台下万众仰观欢声如雷,从此风靡大江南北,一发而不可收。

  不曾想,国人耳熟能详的《东方红》,最初不过一陕北老农,信手写于麻纸上的几句秧歌调歌词。更未曾料到,仅仅二十八年,这张薄薄的小纸片、寥寥数行字,被谱成传世颂歌,听由亿万人齐声欢唱。尤不敢奢望,乐曲竟赋能数码电声,挟“第一宇宙”(7.9公里/秒)雷霆之力,扶摇飘荡直上九霄,响彻寰球二十八天,成就了佳县远近闻名、空前绝后一段旷世传奇。

  1949年金秋十月,战火硝烟尚未尽散。毛泽东率一众建国元勋,健步登上天安门那一刹,《东方红》在军乐团雄壮管乐声中,拉开开国大典序幕。1951年,中央民族乐团出访奥地利,《东方红》首次迈出国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来自新中国的演奏家王铁锤,以民乐(竹笛)特有的感染力,将该曲深邃精妙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阿尔卑斯山麓、多瑙河之滨引发轰动。同年,日本西宫“虹之会”合唱团黑泽正之方等19人,寄来他们歌唱剧照及书信,恳切写道:在遥远的岛国日本,我们放声唱响《东方红》,因为它不仅是中国歌曲,也是全世界劳动者的心声。

  李有源英年早逝,《东方红》却没有休止符。1964年10月2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3000人“超级”合唱团,联袂出现于舞台两侧。当帷幕徐徐开启,排山倒海般整齐声浪,气势磅礴扑面而来。伴奏加入音壁反射,形成美妙混声交响,激昂雄壮回荡大厅,气贯长虹直冲霄汉。观众情绪、剧场效果,瞬间被同时“引爆”,宛如时空穿越历史再现。

  何谓天人合一黄钟大吕,啥是民心所向时代强音,史诗般恢宏场景怎样被塑造,一纸民谣如何成为红色记忆?此时此刻,答案明确而清晰。经集体改编后的《东方红》,浓缩革命历史,振奋民族精神,音效唯美震聋发聩,宛如天籁降临,把一抹瑰丽东方鲜红,演绎得美轮美奂无与伦比。经典之作艺术巅峰,空前绝后难以企及,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李有源逝而有灵,知此情此景,当老泪纵横,含笑九泉而无憾。

  八十年弹指一挥间。《东方红》根植深厚黄土地,抒发全中国老百姓心声,寄托天下“受苦人”的企盼,从佳县唱到延安,从陕北唱至东北,从东北唱红全国,从国内唱出国门,从地面唱响太空。它是东方报晓的晨曦,是驱散霾夜的朝霞,是喷薄欲出的旭日,是朗朗乾坤的太阳,是劳苦大众发自肺腑、拼尽全力吼出的心声!

  古今中外音乐史上,没有任何一首歌谣,被寄托了如此多的美好向往;没有任何一曲颂赞,被视为底层社会“求解放”必然选择,“谋幸福”唯一且最后的指望,被十几亿乃至几十亿人,数十载如一日,发自内心累代传唱。直到今天,已在海内外巡演几十年、获得无数赞誉的唯一国家级专业合唱团队——中国音协爱乐合唱团,始终首唱且永续保留的经典曲目,唯《东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