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文化

带你品味舌尖上的盐州好味

榆林日报 | 2024年10月14日

  人们对一个地方的了解,大多是从味蕾开始的。定边,一片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边塞小城,这里有七彩盐湖、荞麦花海等美丽的自然风光,也有明长城遗址、三五九旅打盐遗址等历史文化遗产,更孕育了大块羊肉、荞麦饸饹、炉馍馍等丰富多样的美食佳肴。

  要说定边的早晨,还得从美味的大块羊肉说起。大块羊肉,顾名思义是把整羊分成较大的块,按照羊的部位连骨分割开后,放入大铁锅中炖煮,除了加入一般的生姜、花椒、葱姜以外,最主要是要用到当地盐湖里的大颗粒盐以及山里生长的有特殊香味的地椒叶等。定边地域广阔、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且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给羊子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和丰富的天然饲草资源。上山下沟的羊子全身肌肉紧实,富含优质蛋白质,并且定边的山野草滩常年生长着地椒、沙葱等多种中药花草,羊子食用后体内自带“调料”,便掩盖了羊肉本身的膻味。制作大块羊肉一般需要三至四小时,独到的烹制工艺,使做出来的羊肉清香四溢,闻之令人口舌生津,垂涎三尺。

  要说到中秋美食,那在定边家家户户的桌上,都少不了一盘香酥可口的炉馍馍。炉馍馍不仅是定边家户过节家宴上的一道美食,也是老百姓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其因做工精细、酥脆可口、馅味清香而深受人们喜爱。炉馍最早起源于定边县安边镇,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元朝末年,当地就有用炉馍馍夹纸条,传递军事情报的故事。1697年,康熙帝西征葛尔丹,在安边堡扎营,在高善仁家品尝了炉馍馍后赞不绝口,并脱下马褂赠于他,还留下了“金炉不熄千年火,炉馍常留万家香”的名句。2010年,定边炉馍还被列为陕西省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家常美味往往蕴藏人生百味。在定边,排骨烩菜可以说是百姓桌上最常见的传统家常菜。过去,由于缺粮少菜,酸菜,曾是祖祖辈辈陕北人一冬的主要“口粮”。聪慧的陕北妇女将鲜嫩的白菜用焯水拧干后放入缸里,加上定边盐湖产的大颗粒咸盐,采用一层菜一层盐的方法腌制,不仅解决了当时人多菜少的窘境,也为冬季吃不到新鲜蔬菜而创造出了一道美味的佳肴。现如今,新鲜的蔬菜四季不断,可朴实的陕北人民还是忘不了过去的味道,家家户户每年都会腌上一小缸酸菜。酸菜配上排骨、土豆、粉条再佐以葱、姜、蒜等调料,等熬到汤浓肉烂时食用,浓香爽口,余味悠长。

  说到家常美味,就不得不提那一碗劲道爽滑、汤香四溢的荞面饸饹了。定边是全国四大荞麦产区之一、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之一,种植荞麦历史悠久。定边土地肥沃,土壤富含钾元素,且定边地处黄土高原地区,日照充足,天气凉爽,非常适宜荞麦生长。荞麦的营养成分丰富,含有荞麦碱、芦丁、亚油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号称“百谷之王”。在定边,每逢有红白事,主家都会准备一口大锅,放羊棒骨用清水小火熬制1小时,取山羊腿部分切块,放胡麻油、葱姜蒜末、姜面、花椒炒熟,土豆切块,一起放骨汤里慢慢翻转,浓浓的香气飘满小院。锅上再架一个“饸饹床子”,将揉好团的荞麦面放入木床里压成面条煮熟后过凉水。盛一碗热气腾腾的荞面饸饹,浇上两勺肉烂汁浓的羊肉臊子汤,再洒上一把葱花,放上一筷子腌韭菜,吃到嘴里,入口滑糯,香味纯正。

  一个地方的魅力该从哪里说起?我想,最能让人直观感受的就是美食了。皮薄色亮、口感劲道的羊肝子酿皮,丰富而有层次、鲜香辣咸满口充盈的羊杂碎,麻辣鲜香、荤素搭配的麻辣烫,汤稠味浓、香而不辣的牛筋面……定边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饮食文化,滋生了一系列味厚、情浓的美食宝藏,欢迎大家来定边品尝这里的各种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