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文化

曹颖僧与郭维藩

——《曹颖僧自传存稿》解读之四

榆林日报 | 2024年09月05日

  曹颖僧(1888—1962)名思聪,号“圁滨山人”,横山响水堡人,民国年间第一个留学日本的横山人,曾任定边县、神木县县长。2022年,在曹颖僧先生逝世60周年之际,神木市政协从民间收藏者张亚军处收集到部分《曹颖僧自传存稿》,约5万字,记载了他从1903年到1936年33年期间的亲身经历,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众多。今就其中内容“曹颖僧与郭维藩”作一解读,与读者共同探讨。

  郭长城(1883—1948),字维藩,号介人,祖籍榆阳区常乐堡,寄籍佳县乌龙铺,前清秀才。聪颖自勉,少年时两考两中秀才,为家乡美谈。1904年考入榆林五县中学堂,曹颖僧与其三弟1907考入五县中学堂,三人为中学堂同窗。郭维藩大曹颖僧5岁,故曹颖僧称其为郭兄或维藩兄。1909年三人同时被选送西安陕西省两级师范学堂深造,又为同学。《自传存稿》上说:“初级完全科共分甲乙丙丁戊五班教授,我们系戊班(最后一班)共六十人,于宣统元年(1909)春季开课。此五班中,名为初级,实际各门功课内容完善,为师范各科的中坚。怀远县派我兄弟二人入校肄业,我班有绥德张绣夫,神木马葆贞,靖边李颂南、王守臣,榆林罗寿堂、郭维藩……”1913年曹颖僧考中留洋生赴日本留学,郭维藩被陕西省教育厅委任为榆林殖边学校(今榆林中学前身)校长。榆林设道尹公署后,被委任为教育科员、榆林殖边学校学监。1914年任陕北23县保卫团副团长。1917年任榆、米、佳三县保安团副团长。1919年集资在佳县乌镇创办高等小学一所。《自传存稿》上说:“民国十一年(1922)冬月,陕西省议会改选,余以十七票被选为第三届议员,榆林第六区同仁为郭维藩、李心田、刘仲连、姜政山五人。”到西安参会时“进省下榻省议会前院乾字号,与藩兄同间住。”1923年3月1日召开省议会成立大会。“开会两月,余同政山、维藩雇车取道郑州灵宝,乘火车从石门由汾阳回里,时值农历四月渭南赤水一带鸦片已收讫,改种秋田矣”。

  此后曹颖僧分别到榆林各县督查学务。在米脂县桃花峁与李鼎铭相遇,“由教育局常仰舟君,导余至桃花峁、临水寺各校视察。鼎铭兄辞教榆中,就本镇立集市,禀县批准,抽收斗捐炭税,维持校中经费。余嘉君独立兴学,请县令俞嗣如每月津贴经费三十元,两宿畅谈,转赴杨家沟。”此后,曹颖僧与郭维藩又赴北京内务部地方自治讲习所学习,《自传存稿》上说:“冬十一月,道署忽陕省府令三道,选送北京内务部地方自治模范讲习所十五人,北道四人学员,余同维藩、右洋、衡轩四人考试获选,继候选者为苗植亭、贺连城、白子明等四人。余同维藩二人,由井公各给津贴二百元,并留办公处差。本县各给旅费三百元,以六个月为讲习期。”由于《自传存稿》缺失,在北京学习期间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

  郭维藩后人至今保存着的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写给郭的一副对联:“直度三古横抗八极,友取十室书擁百城”,应该是1924年郭维藩在北京学习期间,请到讲习所演讲的大总统所写。根据《榆林市教育志》记载,郭维藩结业后任榆林道自治模范讲习所主任教员兼榆、米、佳自治督察员,曾任陕北23县皮毛学务公益捐局局长。1928年春与高崇戮力创建榆林“陕北职业学校”,同年出任定边县县长,旋即任绥德县县长。任绥德县长职内与绅民合一,政通人和,卸任时民众鼓乐相送直达无定河畔。1930年与郭若沫、郭泰祺等国内名流同时列入中央政府罗致人才的“名人图籍表”。1932年再任定边县县长。任期时县境内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称其“福县长”。1935年任陕西地方实业银行常务董事长,时达10年。1944年、1945年分别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参议员、参议。1946年受命赴榆做抗战工作。1948年郭维藩病逝后,曹颖僧亲笔撰写“郭君维藩墓志铭”以表深切哀悼之情。郭一生热心公益,桑梓情深,先后捐助修建佳县乌镇高等小学及榆、米路桥工程等。谢世后,学生及乡绅分别以“嘉惠士林”“利济行人”“急公好义”等匾额相赠。榆林道署在其家乡佳县乌镇立“功德碑”以彰其功德。

  根据新编《横山县志》,曹颖僧回榆林后,曾任陕北地方自治讲习所教务主任兼陕北各县自治监察员。1928年完成13万字的《横山县志》,1945年编辑出版15万字的《延绥揽胜》,1953年应聘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编纂20万字的《西夏文史荟萃》存世,近年来由横山区政协重新出版。曹颖僧生而爱书,“积财千万,不如积书满箱”就是他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