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则煤矿工人巡检煤矸石传送带。 张泰毓 摄
本报讯(记者 姬洲僕 张泰毓)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矸石的固废处置一直是困扰煤矿绿色发展的难题。传统的处理方式不仅面临高昂的成本,还给矿区生态环保带来挑战。随着中煤陕西公司大海则煤矿百万吨级煤矸石离层注浆项目的落地投用,提供了煤矸石处置的新路径。昔日令人头疼的煤矸石,如今变废为宝,成为有效治理煤矿采空区地表沉陷的“基石”。
近日,在大海则煤矿百万吨级煤矸石离层注浆充填项目现场,分拣好的煤矸石块在传送带上被源源不断地送进破碎机,经过两次破碎,彻底打磨成粉末,与矿井水按照固定比例混合后,在注浆泵的隆隆声中沿着充填管路被输送回地下离层空间。
大海则煤矿的煤矸石离层注浆项目采用大型球磨机,将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研磨成2毫米以下粉末,与矿井水混合制成矸石浆液,利用注浆泵和管路输送回井下,大幅提升了煤矸石的输送距离和灵活性。同时,把传统充填方式每吨100多元的价格降低至每吨60元以内,实现采煤、充填两大系统互不干扰、高效运行。
大海则煤矿项目经理杨继强介绍,这种创新的处理方式,有效解决了煤矸石的处置难题,减少了成本,同时对煤矿冲击地压防治、保护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等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实施离层注浆的工作面较常规回采工作面涌水量减少38%,地表下沉减少42%,冲击地压能量等级事件减少30%,安全环保效果显著。”杨继强说,目前该系统最大处理能力达每天4000吨。
“下一步,大海则煤矿将立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煤矸石离层注浆项目,积极探索煤炭固废高效利用,努力做到产炭不排矸,建设‘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矿区。”大海则煤矿生产经理张桂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