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版 绿色榆林

横山区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防风固沙林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乃至陕西省的绿色地标——

荒漠变林海 增绿又增收

榆林日报 | 2024年08月22日

  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资料照片)

  

  近日,走进横山区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苍翠欲滴的樟子松林,站在高处眺望,连绵的山脉被绿色点缀,昔日的荒漠变成了林海,沙区群众盼望已久的四季常青、集中连片、效益稳定的樟子松防风固沙林已初具规模。

  这里曾经是一片饱受风沙摧残的不毛之地,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这片沙地已经被郁郁葱葱的植被覆盖,这份绿意也为当地开辟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扩大种植面积

  保障持续发展

  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的松树普遍高达2米以上,树林密度适中,生长状态稳定,不仅有效地遏制了风沙的侵袭,还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这得益于当地挖坑、换土、深栽、浇水、覆膜和套笼的“六位一体”造林技术。该项技术集精心选种、合理配置、科学栽种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确保樟子松能够在这片沙地上快速生长,形成有效的防风固沙林带。

  2001年以来,横山区采用这一技术累计栽植樟子松约400万株,总面积38万亩,广泛分布于沙区8个乡镇、68个行政村以及4个国营林场。而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则是这一宏大工程中的璀璨明珠,覆盖了雷龙湾镇的5个行政村,成为当地乃至陕西省的绿色地标。

  在不断扩大造林面积的同时,提高林分质量、保护造林成果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示范区对已建成的樟子松林实施抚育措施,包括除草、修枝等,帮助树木健康成长,确保林区可持续发展。

  此外,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改善。新修建的生产道路和防火通道为森林的日常管理和应急响应提供了便捷条件,新打的水井则确保了林区的灌溉需求,为樟子松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保障。

  推动产业融合

  带动增收致富

  雷龙湾樟子松造林示范区的成功,不仅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层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樟子松与紫穗槐混交病虫害少,混交的紫穗槐等灌木已成为沙区群众养殖业的主要饲草来源,仅此一项,每亩增加林业产值约240元,当地群众走上了以林养牧、以牧促林、林牧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横山区林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庞兴国说。

  随着林区的建设和发展,当地农民还获得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他们通过参与森林管理、林产品加工和森林旅游等相关产业,实现了收入的稳步增长,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示范区的建立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生态旅游热潮,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片绿色海洋带来的清新与宁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也增强了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