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聚焦定边

定边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开花”——

止纷于未发 解纷于萌芽

榆林日报 | 2024年07月31日

  深入基层了解案情

  

  接待群众

  

  化解税费争议

  

  宣传税费政策

  

  “四李诊室”调解员“坐诊”

  

  法官工作站服务群众“零距离”

  

  现场调解纠纷 通讯员 卢云云 摄

  

  建立“枫桥式人民法庭”、成立诉前调解团队、“四李诊室”调解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放眼定边大地,具有当地特色的解纷工作亮点纷呈,绽放出新时代不同的“枫”景。

  近年来,为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定边县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入手,构建前端社区人民调解、中端行业组织化解、后端法院诉前调解的“全链条”诉源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从“化讼止争”到“少诉无讼”,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定边“落地开花”。

  科学谋划 新“枫”化解“老大难”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发端于浙江的“枫桥经验”,当前正在被全国各地广泛借鉴运用。解答新时代“枫桥经验”课题,定边县结合自身特点,交出了新“枫”方案。

  位于陕甘宁蒙四省交界处的定边县,随着全面城镇化和流动人口剧增,基层矛盾纠纷日益凸显。

  “案件数量大,司法资源供不应求。”定边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韩秀琦坦言,“再加上群众对司法解纷的期待越来越高,我们的压力与日俱增。”

  近五年来,定边法院年均受理案件数在2.2万件以上,将一部分纠纷在进入诉讼程序之前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这样的诉源治理,必要又迫切。

  2023年,定边县人民法院出台《“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示范活动实施方案》《诉前调解工作办法(试行)》等文件,不断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打造诉源治理新“枫”景。

  2024年,《平安定边建设执行难综合治理从源头治理部分考核实施办法》出台,“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层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定边县以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建立诉前调解室,组成诉前调解团队,根据各类纠纷特点做实诉前调解分流,全力构建“法院引导、多方参与、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诉源治理机制,探索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定边路径。

  今年上半年,定边县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同比下降19.72% ,万人成讼率同比下降24.68% ,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达47.7%。

  诉前调解 零费用高效“打官司”

  拖欠物业费、取暖费、违约金……很长一段时间,定边亿学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代理人芦瑞珍,被这样的纠纷困扰。

  “涉及72起物业合同纠纷案件,公司已经向法院起诉。”芦瑞珍回忆,让她没想到的是,定边县人民法院诉前调解团队主动联系,想在诉前化解矛盾纠纷。

  多次“背对背”调解后,72起物业合同纠纷案件在诉前阶段得到有效化解。

  “不花钱还能进法院‘打官司’,零费用还快速高效的诉前调解机制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芦瑞珍说。

  这不是个例。2023年,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关键一招,定边法院成立了由1名员额法官、3名书记员、2名人民调解员、4名调解辅助人员共同组成的诉前调解团队。定边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对符合诉前调解的案件逐一上传诉前调解案件信息,推进案件诉前调解。

  此外,诉前调解团队在必要时使用“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方式,促进矛盾就地化解,一步到位。

  司法确认不收取诉讼费用,且审理期限相对短,流程相对迅速,当事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司法确认的申请和审查流程。签署司法确认调解协议后,如果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义务,另一方可以持司法确认裁定书向法院申请执行。

  “‘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解纷模式既为解纷‘加速’,又为审判‘减负’。”定边县人民法院速裁庭庭长姜明说。

  一年来,诉前调解团队共调解了涵盖抚养赡养继承、劳动争议、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9273余起。其中,在线音视频调解7021件,调解成功率达75.7%,调解案件平均办理用时2.38天。

  “村口”法官 解纷止步于“家门口”

  前不久,石洞沟乡赵墩村众多村民与一家养殖专业合作社产生土地纠纷,来到石洞沟乡政府“讨说法”。得知相关情况后,指定管辖杨井人民法庭提前介入,第一时间开展调查。

  杨井人民法庭多次走村入户调解,一边向村民明理释法,一边让合作社考虑近年来政府对种地补贴增加、粮食价格上涨等因素,最终,该合作社当场签订补充协议,这一矛盾纠纷得以在诉前化解。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鲜明特征,为推动矛盾前端化解,定边县各乡镇法官化身“背包”法官,开展“上门”调解与“上门”办案服务,通过“巡回审判+现场普法”的方式,就地开庭、就地普法,延伸庭后释法,通过情理法的交融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同时,为了让基层群众的“烦心事”在家门口得到“最优解”。2023年,定边县人民法院在全县18个乡镇197个村设立“法官工作站”,员额法官及法官助理担任各村法治指导员,公开法治指导员工作职责及联络方式,充分发挥法官专业优势,细致排查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努力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司法服务。

  截至目前,五个基层人民法庭共化解纠纷784件,通过人民调解平台调解案件601件,提供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

  多元解纷 扩大共治“朋友圈”

  在定边街道有个“四李诊室”很出名。今年,该诊室的调解工作法获评全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为啥叫“四李”?因为有4位李姓工作人员,擅长土地纠纷、司法调解、法律服务、心理咨询不同领域。

  “诊”什么?怎么“诊”?专“诊”矛盾纠纷,开展分级“诊疗”、分类施策、柔性调解,依靠不同维度“智囊团”的力量,帮助居民群众将矛盾纠纷“药到病除”。

  诊室成立以来,已经调解317起矛盾纠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和群众的满意率同比分别上升4.6%和6.8%。

  依靠多元力量,拓宽解纷渠道,丰富解纷力量,成为全县多元解纷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群众不止需要解纷机制的便捷高效,同样需要专业深度。

  定边县司法局创新性推出了“驻社区、包部门、联乡镇”调解机制,实现了调解资源的精准下沉与高效配置,成功调解了大量矛盾纠纷;

  定边县税务局把“枫桥”分局建设与定边红色税收史有机结合,着力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用税务力量拓展“枫桥”措施,全心全意为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定边县北关派出所聚焦党建引领、辖区安定、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服务为民等方面,着力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定边县人民法院对交通运输、劳动争议、银行保险等类型化纠纷,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诉非衔接机制;依托“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促进类型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

  “多方力量注入多元解纷体系,发挥了多元共治的协同作用,实现了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和多元化解,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有益探索。”韩秀琦说,“下一步,定边县将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巩固深化‘三段四防线五机制’诉源治理模式,拓宽诉源治理新路径,推动构建县域社会现代化综合治理大格局,走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定边路径。”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叶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