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版 能源新都

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碳”寻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展“黑”变“绿” 效益“低”转“高”

榆林日报 | 2024年07月20日

  走进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幅幅现代煤化工发展画卷跃然眼前:管廊纵横交错,工业厂房鳞次栉比,输煤管道凌空飞渡,凭借现代前沿科技,这里的每一块煤炭可以被“吃干榨尽”并实现“由黑到白”的转变,最终化身为可降解的医用骨钉、餐具、购物袋……

  为了快速向绿色环保、循环发展、智能制造的方向转变,近年来,该园区以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现代煤化工为基础,不断推进产业链终端化、价值链高端化,成为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国家能源“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奔涌向“新” 厚植新质生产力

  近日,在位于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延长石油榆神50万吨/年煤基乙醇项目现场,一块块煤经过一条环境友好型技术路线,“变身”为无水乙醇。

  “我们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甲醚羰基化制乙醇技术,开辟了一条世界煤化工产业四大路线之外的全新环境友好型工艺路线。”陕西延长石油榆神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负责人李军林介绍,他们生产的煤基乙醇产品纯度高达99.8%以上。

  从2020年6月项目全面开工,到2022年6月22日项目建成中交,再到2023年3月16日项目生产的产品正式对外发售,煤基乙醇生产在这里已经迈入工业化时代。

  在榆林经开区,煤炭清洁转化并不是“新鲜事”。从“黑”转“白”,“一方气”“一滴油”“一块布”的前身都可以是“一块煤”。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的“变身”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近年来,榆林经开区形成了以国能、陕煤、延长、榆能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四梁八柱”项目和一批以民营企业投资为主的现代产业转型项目。

  “园区已累计落地项目125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家,开工项目投资总额达1000亿元。”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彦军介绍,“目前,我们正全力协调推进总投资约4711.37亿元的74个重点项目建设。”

  在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同时,如何让园区的“千斤顶”再提质、再升级创造新的竞争优势?许多企业抢占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未来赛道,开工一批精细化工、新材料项目,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迎来“新”发展。

  榆林化学公司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50万吨/年DMC项目,聚焦新能源赛道,采用的煤炭分质利用技术利用率高、能耗低、碳排放少,“含绿”又“含新”。

  国能榆林化工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的世界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将煤炭转化成聚乙醇酸,实现了从“黑色革命”到“绿色发展”的创新。

  “除大型煤化工项目外,我区把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作为下游配套产业,重点打造清水工业园南区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注重下游配套延伸,提高项目准入门槛,选择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避免产品同质化、结构单一的风险。”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局局长王强说,“目前落实精细化工及新材料项目20多个。”

  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不断奔涌的“新”项目,为榆林经开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好了基础。

  2 服务常“新” 当好驻企“店小二”

  为筑牢新质生产力“底座”,实现园区高端化发展,吸引更多新型产业和企业“择良木而栖”,榆林经开区于2021年启动建设了榆神工业区创新创业产业园,旨在打造“产业高端、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主平台、科技创新策源地、智慧建设示范区。

  该园区总建筑面积168121平方米,集标准厂房、综合服务中心楼、无人超市、快递中心、员工活动中心于一体。目之所及,红白色的建筑构成简约大气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已入驻园区快三年的陕西钇钛合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企业,集合国内最先进的激光、数控、三维扫描、工业3D打印等智能化技术与设备,为客户提供金属密封件制造及金属工件仿形修复与3D打印等服务。

  “榆林是煤化工产业高地,对我们‘链上企业’来说,发展环境很友好。”陕西钇钛合创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良细数入驻园区的理由,“当天下单,就可以当天送达。”

  最打动他的,还是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营商环境。在张凯良看来,入驻双创园区尽是一些“加分项”:

  标准厂房,3年免租,环保安全达标,省钱放心;政策解读、金融服务、代办行政审批业务等全程“店小二”服务,快捷暖心;配套智慧化园区和配备园区智慧能源岛,高效安心;有上下游企业做“邻居”,园区 能帮着“牵线”,便利安心。

  和张凯良做出一样选择的企业,不在少数。在“赢商”中“营商”,这背后是榆林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从“落地”到“开花”的跨越。

  为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榆林经开区在财税、土地、基础设施配套及要素资源价格等方面,积极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入区项目企业更好发展;深化“红蓝章”审批,常态化联审联批,推行项目审批“全程代办”制度,开展“三进一带”活动,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套餐式服务,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城强则贾兴。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引入16个项目,二期确定入园项目7个。2023年,全 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7.54亿元,同比增长8.41%;工业总产值1000.97亿元,同比增长27.23%。

  “我们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联合科研院校围绕园区主体产业,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致力打造科技创新发展的热土,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众创孵化等平台,并强化硬件设施配备,提供专业孵化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保障。”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光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