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版 文化

我的陕北秧歌传承理念

榆林日报 | 2024年06月26日

  陕北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乐为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起源于祭祀天地诸神、祈保风调雨顺的民间活动,是陕北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古老时尚、独特多元、神聚形散的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民间歌舞艺术。

  陕北秧歌是陕北人生存、生长、生产、生活的精神结晶,陕北这块古老土地几千年所凝聚的“人性、神性、禅性、灵性”和积淀下的“土气、野气、豪气、仙气”搅合在一起,幻化在了秧歌走扭摇摆跳的步伐中,秧歌如阳光空气般照耀着陕北大地千万年的薪火相传,滋润着黄土儿女无数代的繁衍奋争。

  作为陕北秧歌的传承人,应该把秧歌的外在形式和内涵精神,当作生活中每天必须做的如洗脸刷牙、吃饭喝水一样的事情去进行、去练习、去琢磨。要养成简单的事情反复做、反复的事情认真做的良好生活习惯,在反复认真做的过程中,就会觉悟到一些真正的传承理念、传承途径、传承本质和具体传承的经典动作、风格神韵。

  作为新时代的非遗传承人,我们应该敢于正视一个事实,应清醒地认识到: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即便是那些曾经非常好的东西,也必须在一种现代的思维方式、现代的文化结构、现代的价值度量、现代的生活态势中,去调适、融合、消化提升后才能得到真正的传承。如何将陕北传统的乡土风格与现代人的审美眼光,地域的文化符号与现代观众的欣赏需求,本土的人文情怀与生命意识、世界意识等紧密结合,是当前陕北秧歌以及所有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和提升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

  艺术探讨无止境,对事物的认识是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深化的。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的前提下提升、在提升的基础上继承往往就是最好的传承。

  陕北秧歌以及所有的民间艺术,都包含和具有一种莫大浑厚、漫无边际、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清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性能。

  传承保护陕北秧歌,要全力保护她有形的、融歌舞戏乐为一体的、风格独具的演唱内容和形式,更要全力保护她无形的、以文化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内质和精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承载,是现实的积淀,是一串串铭心刻骨的记忆、一页页荡气回肠的故事、一道道雨过天晴的彩虹、一束束云消月朗的灵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是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段是艺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无止境的承前启后的巨大工程,需要人们一代代地延续下去。我们当下所做的工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无法把它推给后辈。我们必须虔诚地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这项神圣的工作,一笔一画,方方正正书写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篇章、每一个日出、每一个月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