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主办的《求是》杂志,在最近出版的第8期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我们伟大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刻地阐述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为我们对文化遗产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是他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城市文脉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要传递给后人的重要资源。城市不只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也诞生了人类许多了不起的文化和艺术创造。要着力构建保护体系,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构建大保护格局,在大保护格局中,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尤显重要。
1981年,国家建委、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报告。1982年2月,国务院转批了这一请示,并对城市保护的重要意义做了非常精准的阐述,指出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对于继承悠久的文化遗产,发扬革命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都有着积极的意义”。由此,榆林古城开始申报,并于198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为了保护榆林古城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脉,榆林市和榆阳区两级政府适时制定了保护修复设计方案,同时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了逐年修建、逐年恢复原貌的施工工程。截至今日,榆林古城城墙已完成了东、南、西城墙段的修复,现在正在实施北城墙段的修复工程。街巷的恢复基本完成,四合院的修复正在进行,修复打造的大街“步行一条街”既有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风格,又有南北结合的明清文化韵味,吸引了不少的外地游客前来打卡观赏,提升了古城榆林的文化品位和经济地位。
古城榆林处于万里长城的中轴线上,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是长城最为雄壮、最为高大的烽火台。长城九边重镇之一的榆林镇,亦称延绥镇,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被称为塞上碑林的红石峡胜景更是长城线上的一绝,为游客所称道。“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正是榆林古城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保护与传承。
挖掘本土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
2023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注重传承城市文脉,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城市文脉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由自然、人工和人文环境共同形成的有机联系,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产生的多样表现,是社会或城市集体身份的文化景观。我们一定要挖掘本土的历史文化遗存,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让我们的城市建筑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榆林地区幅员辽阔,物华天宝,文化底蕴深厚。既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得天独厚的古老遗迹和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旧址,有待于打造为优美的文化旅游景点。
神木、府谷的大型煤矿、高岭土和米脂的岩盐开采区;靖边石油天然气开采区等都成为祖国的能源重地。靖边龙洲的丹霞地貌,亦称波浪谷,实属世界罕见,王渠则的西涧丹林、天赐湾的天赐大峡谷,榆阳清水河大峡谷,米脂李自成行宫,清涧太极湾,神木二郎山,佳县白云山、香炉寺等均属优美的自然景观。榆林地区北六县(区)的万里长城共36营堡,总长度1700公里,长城沿线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镇北台烽火台,有九边重镇之一的榆林镇(延绥镇),有史前石城——石峁,保存较为完好的高家堡、建安堡、常乐堡、波罗堡等。古城遗迹有靖边统万城、吴堡石城、府谷古城、神木杨家城等等。革命红色旧址有米脂杨家沟,佳县神泉堡,靖边小河、青阳岔等等。
红色革命旧址是我党光辉革命历史的真实记载,其红色根脉必须赓续和传承。人类社会越是现代化,就越应该珍视历史文化,我们的未来不应该以牺牲过去为代价,只有保持和丰富文化多样性,才能实现真正的富有意义的繁荣与发展。今天,要建设好伟大的祖国,就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谱写好西部大开发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