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的学员在临写王雪樵书法作品。 刘勃江 摄
坐落在古城榆林老街中轴线上的钟楼,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时代变迁。人们经过此地,经常看到钟楼上的“北临雁塞”“南控乌延”等匾额,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匾额是榆林籍书法家李棠题写的。与他齐名的另一位榆林籍书法家王雪樵,也同样名冠书坛。
民国时期,李棠、王雪樵、于右任并称“陕西书坛三杰”,李棠和王雪樵同为榆林籍书法家。因此,保护和传承好他们的书法艺术,对于赓续榆林书法文脉有着重要意义。
为推动榆林市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建设好老年人的精神家园,2023年底,榆林市老年大学先后为“雪樵书法班”和“李棠书法班”授牌,通过挖掘和弘扬王雪樵、李棠生平事迹和书法成就,来弘扬地方文化、讲好身边故事、打造文化品牌。
“李棠的书法源于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以行楷见长,主要成就在于楷书。”近日,在榆林市老年大学“李棠书法班”上,书法教师韦榆军正在为学员讲授如何鉴赏李棠书法作品。台下的学员尽管已年逾花甲,但对书法艺术的热情丝毫不减,都认真聆听着老师讲解。“李棠存世的资料很少,授课时我主要以他的书法作品介绍与品读为主,通过研究其书写技法、运笔方式等,来了解他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韦榆军说。
在隔壁的“雪樵书法班”里,学员们认真临写着王雪樵的行书《刻画风骨》七言联,书法老师、市老年大学书画摄影系主任张宏明一边查看学员的临贴情况,一边指出个别学员临贴中的不足之处。书法班班长张平说:“传承好地方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年轻人,老年人更有义务。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们在学习书法技艺的同时,更应对家乡的书法名家有深入的了解。”
市老年大学书法班教师通过讲述两位书法家的生平和学习书法的轶事,让学员们在学习书法的同时,加深了对两位榆林籍书法家的认识。
张宏明说,李棠、王雪樵两个书法班刚成立不久,目前教学内容主要以介绍两位书法家的生平经历、书法作品特点等为主。在今后的教学中,书法班将在认真讲授书法字体、古代书法名家作品的同时,充分结合李棠、王雪樵等地方名家书法作品讲解与临写等内容,更好地传承书法艺术,赓续榆林书法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