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版 社会民生

马东科:

在无声的世界里绘就美丽壁画

榆林日报 | 2024年03月29日

  马东科正在绘制壁画作品。张丹 摄

  

  一幅幅山水画美丽壮阔,一张张人物画别具神韵,一对对百灵鸟振翅欲飞。走进绥德民间壁画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马东科的工作室,琳琅满目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让人目不暇接。在马东科妻子的帮助下,笔者采访到马东科。

  今年63岁的马东科,是绥德县吉镇人,出生贫苦家庭,7岁时因病不幸失聪。但他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特别在绘画艺术方面很有天赋。看见小动物,他总能很快地勾画出来,这不仅增强了他的自信心,而且也给他的童年带来无尽的快乐。

  “1980年,我高考分数很高,但因听力问题未被大学录取,就想着日后能够从事画画行业。”谈起曾经的过往,马东科一笑而过。

  1981年,马东科到绥德县文化馆开办的美术培训班学习,系统的美术培训为他日后当“画匠”打下牢固的基本功。之后,马东科便回到村里,开始从事民间炕围画、玻璃镜画、庙宇壁画,塑神像、水泥塑像、旧石像修复等工作。他每天游走在乡间,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非常快乐。他画的作品,生动传神,令人赞叹不已,久而久之,他在乡里便小有名气。

  “在墙壁上画画不同于纸上,首先要有扎实的美术功底,脑子里先要构思好一幅画,手上要有深厚的功夫,线条要流畅,必须一气呵成,这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完成。”马东科说。

  艺无止境。为了进一步提升壁画方面的艺术水平,他经常参观学习名家的壁画,与优秀的民间艺人交流学习壁画技艺,只要看见优秀的壁画作品,他就用相机拍下来潜心研究,加上自身的努力,他的壁画技艺越来越精湛。

  “我绘制壁画所用的颜料有石绿、石青、朱砂、花青等,经过精心调制,可得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颜色,内心情感也变得丰富多彩,像鲜花盛开的百花园。”马东科笑着说。

  马东科的壁画题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山水花鸟、飞禽走兽、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人物肖像等,所绘物象线条流畅工整,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镜画挂在墙上,对墙壁进行装饰美化,所以镜画也是一种壁画。绘制镜画比较难,因所用颜料是油染,较黏稠,要勾兑汽油才能调色,用笔蘸取作画比较困难。”马东科说。

  不光壁画、炕围画、镜画,木箱、木柜等也是马东科绘画的载体,他以多彩的颜色和丰富的想象,赋予这些生活物件以新的生命力。

  30多年来,马东科的足迹踏遍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长期从事寺庙等壁画绘制和修复工作,作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弘扬和发展了绥德民间壁画的技艺。多年来,他带出40多名徒弟,其中有6名徒弟以壁画谋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炕围画、镜画、木画等逐渐退出大众视野,而壁画由原来的庙宇发展到现在的乡村路边墙壁,正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赋能美丽乡村建设,以鲜艳的色彩与丰厚的内容继续谱写着新时代的凯歌。

  “今年准备在义合镇开个非遗画馆,广收喜爱绘画的徒弟,让绥德民间壁画技艺代代传承下去,在这片黄土地上大放光彩。”谈到发展与传承,马东科胸有成竹地说。